大气污染治理进入深水区 院士提醒投资建设不能再“挖坑”
更新时间:2020-09-30 09:33
来源:一财网
作者: 章轲
阅读:3474
尽管中国城市空气质量已连续六年呈现整体改善的势头,但仍不能高兴得太早。
在亚洲清洁空气中心等机构今天(28日)举办的“2020中国蓝天观察论坛”上,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表示,目前有两个趋势性的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贺克斌说,一是细颗粒物(PM2.5)改善幅度收窄,改善难度越来越大。全国仍有一半以上的城市不能全面达到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二是臭氧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自2013年环境部门发布臭氧数据以来,全国臭氧污染浓度水平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019年,全国337个城市的臭氧平均浓度同比涨幅6.5%,其中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及周边等重点区域的涨幅更为显著,且年均浓度均超标。
此外,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虽然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但收到的实际减排效果不理想。
9月24日,一架国航班机即将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摄影/章轲
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337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由79.3%上升至82%;达标城市数量共157个,同比增加36个,但改善幅度明显减小。从区域上来看,汾渭平原PM2.5年均浓度上升了1.9%;从省份上来看,辽宁、陕西和山东城市反弹明显。
“今年1-8月的监测数据显示,这三个省份(辽宁、山东、陕西)空气质量达标仍有压力。”贺克斌说。
此外,2019年全国337个城市六项主要污染物中,仅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有小幅下降,PM2.5、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浓度水平均与2018年持平,臭氧则持续恶化。
2019年,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降至57.7%,提前一年完成了《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设立的“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到58%以下”总体目标。
但从消费量来看,煤炭消费不降反增。对此,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表示,我国煤电依然处于规模扩张阶段,未来需要继续加强总量控制,进一步提高电力清洁化比例。
目前,钢铁行业已经替代火电行业成为最大的工业污染来源。2019年国家出台《关于推动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通过收紧钢铁行业的有组织排放标准,推动治污设施升级改造。该政策要求重点区域的钢铁企业完成60%的产能改造,并于2025年达到80%以上。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环保中心主任刘涛对记者表示,钢铁行业分为“长流程”(从铁矿石开始的产业链)和“短流程”(从废旧钢铁开始的产业链)。目前,我国钢铁业“长流程”占90%以上,减排空间非常大。
“当前正在编制‘十四五’规划,产业布局、能源布局等投资建议至少不能再‘挖坑’了。”贺克斌表示,迈入“十四五”,如何设定蓝天新目标,开启新征程,是当前大气污染治理的一大重点,也将关乎未来五年公众的健康福祉。
贺克斌认为,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和用地结构依然是深度减排的四大方向。“十四五”期间,要重视臭氧和PM2.5的协同治理,优先选择并更大力度地推进能够实现“双降”的结构性减排措施,包括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淘汰落后产能、清洁取暖、公转铁等运输模式调整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