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行业产能置换下半场仍存变数
2016—2018年,国家针对煤、焦、钢行业发布了一系列去产能及环保限产政策,奠定了“以钢定焦、减量置换”的基调。其中,2018年国务院发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强调加大焦化产能压减力度。至此,各主产区开始集中淘汰焦化过剩产能。
2018—2020年,山西省焦化产能置换情况到底如何?“产能产量双控”目标是否实现?2021年,山西省又有多少新增产能?之前的产能置换缺口多久能够补上?本文以统计数据为依据,剖析数据规律及其背后的原因,并对未来两年山西省焦化产能变化进行推演,以期为市场提供参考。
头两年“心理建设”第三年“真刀真枪”
山西是我国焦化生产的主要省份,产能位居全国第一,截至2018年,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24.5%,其产能淘汰执行情况具有代表性。我们对山西省过去3年的产能淘汰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以下特点——
其一,政策强压层层递减,实际完成情况落后于淘汰计划。截至2020年年底,山西省3年累计完成5140万吨的产能淘汰,而按照计划,这个数字应当为5787万吨,压减阻力约为11.2%。压减阻力=(1-实际完成累计量/计划淘汰累计量)×100%。其中,2020年的压减计划中,359万吨延后至2021年3月底,剩余288万吨未披露压减情况。
其二,前两年为缓冲期,第三年强制执行。山西省2018年的产能去化任务完成率为59%,2019年小幅提升至68%,“收官之年”飙升至95%,整体上淘汰任务基本完成。前两年,未执行的压减产能多数延后至次年才关停退出。
其三,“割肉”难,率先淘汰僵尸产能。如果剔除僵尸产能,仅以在产产能作为统计口径,那么可以发现,山西省2018—2020年淘汰的产能缩减至3637万吨。此外,分年度来看,2018年淘汰产能中有效产能占比15%,2019年为39%,2020年才达到88%。由此可见,前两年淘汰的产能大部分都是无效产能,并未实质性削弱当地的供应能力,仅2020年的集中淘汰对市场供应造成较大冲击。值得注意的是,以在产产能口径统计的压减阻力收窄至4.5%,我们猜测,是僵尸产能的优先淘汰减少了部分压力。
图为山西省2018—2020年计划淘汰产能和实际淘汰产能
备注:计划淘汰时间以日期最早的发布文件为判断依据;样本仅包括建成产能。
图为山西省2018—2020年计划淘汰在产产能和实际淘汰产能
备注:计划淘汰时间以日期最早的发布文件为判断依据;样本仅包括建成产能;在产产能,即有效产能,是指实际完成压减前仍在生产的产能。
压减力度不一致晋中“骨头”最“难啃”
山西省焦化产能主要分布在6个地区,在产产能合计占全省的95%,也是本次焦化产能压减和置换的重点。根据统计结果,过去3年,各地焦化产能压减力度差异较大,其中长治市和太原市完成情况较好,其他地区产能去化阻力较大。
长治市执行力度超预期。长治市焦化产能淘汰计划完成率最高,2018年达到100%,之后两年甚至超额完成。究其原因,一方面,头两年压减的产能大部分是无效产能,2018年无效产能占100%,2019年占42%;另一方面,当地政府不仅对省级政府下达的压减任务执行得力,而且主动加大力度推出新计划。
太原市“大刀阔斧”进行焦化改革。太原市2019年开始发力,淘汰退出僵尸产能,计划完成率为100%;2020年共退出在产产能912万吨,压减量为全省当年最大值,占原有量的比例也最高。而在2019年年初,太原市曾被中央环保督察组“回头看”点名批评,这或许是太原改革决心如此强烈的主因。
晋中产能规模不大,但最“难啃”。晋中2018—2020年的计划完成率均未达到100%,且均处于同年较低水平,多数产能压减任务延迟一年完成。焦化大市吕梁头一年100%完成,但后两年完成率倒数,其涉及产能多为在产产能。临汾市压减完成情况则逐年好转。
图为山西各地近两年淘汰产能的占比
图为山西各地近两年在产产能压减情况
产能与产量双控目标暂时未实现
2019—2020年,山西省焦化产能置换缺口(淘汰在产产能-实际新增产能)约为1156万吨,考虑到投产到满产需要3个月时间,实际缺口可能更大。其中,晋中市产能置换缺口最大,为340万吨,2020年四季度晋中介休市某焦化厂多次率先提涨,背后的原因在此得到印证。临汾、吕梁两市紧随其后,缺口在300万吨左右;长治、运城、阳泉和晋城市的产能置换缺口较小,在150万吨以内。太原市由于新增产能如期投产,2020年年底在产产能较2019年年初净增128万吨。
图为山西各地近两年焦化有效淘汰产能和实际投产产能
备注:有效淘汰指淘汰在产产能。
图为2018年年末和2020年年末山西省焦化在产产能
在产产能暂时收缩。2018—2020年三季度,山西省内焦化在产产能基本在13500万吨上下,而2020年四季度开始,由于淘汰时限临近,政府加大了督查力度,大批在产产能关停,当地在产产能骤降,低于12500万吨。值得一提的是,山西省未来两年计划投产的项目产能超过6000万吨。
高利用率下产量飙升。去产能预期强烈,叠加成材需求旺盛,2020年二季度焦化厂开始加大生产力度,产能利用率突破往年高点,且不断上探,三季度初到达极限85%,并一直维持至采暖季前。焦化厂顶格生产,产量自然大幅提升。2020年,焦炭月度产量远高于往年同期水平,产量曲线呈圆滑抛物线,可见生产动力极高,但受产能限制,产量爬升速度趋缓。其中,三季度,受利润刺激,产量持续高位,尽管后期供应略有过剩,产量收缩幅度也相对平稳,在需求淡季才逐步回归往年同期水平。
图为山西省焦化在产产能及产能利用率
图为山西省焦炭月度产量
备注:1、2月产量按1—2月累计产量的50%计算得到。
产业痛点相冲突政策上有所侧重
压减产能执行难背后的原因,逃不过各方利益纠葛,这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而政策导向和侧重是相对清晰的。
既要严控规模,又要装备升级,鱼与熊掌不可兼得。2018年9月,山西省发布焦化行业转型升级方案,提出“2020年炭化室高度5.5米以上焦炉产能占比达到50%以上”的目标,同时强调“严格控制焦化建成产能,力争全省焦炭年总产量较上年只减不增”。当时,山西省产能利用率仅有62%,存在许多僵尸产能,僵尸产能置换必然促使有效产能净增。既要通过产能置换升级装备,又要严控产能产量,两项目标有所冲突,同时实现的难度较大。
山西省优先选择解决主要矛盾,对焦化产业进行升级改造,以稳住焦化第一大省的地位,淘汰炭化室高度4.3米及以下焦炉就成为重中之重。2018年6月起,山西省陆续发布文件,督促各市压减淘汰落后产能,但2019年8月的实施方案没有再提“严控产量”目标,而将矛头转向落后产能的淘汰,并采取分类淘汰、分阶段置换等措施。
目前来看,山西省焦化产能置换成效显著,大部分4.3米及以下焦炉关停退出,产能控制到位,但产量有所扩张。其中,太原市率先完成大机焦占比100%的目标:太原市4.3米机焦炉和清洁型热回收焦炉全部如期关停并完成关停验收,清徐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区新建焦化项目投产试运行。
理想确实很丰满奈何现实稍骨感
迈过2020年这一个关键节点,焦炭市场进入新增产能投放的“强预期”之中。尽管部分产能淘汰延迟至2021年一季度末,焦炭现货市场也因供不应求而多轮提涨,焦炭盘面却偃旗息鼓。为此,我们以山西省为例,梳理了市场最关心的两个问题:2021年山西省到底有多少产能投产?山西的产能置换缺口多久能够补上?
产能“越调越多”被点名,山西省加强管控新建项目。2019年5月,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山西省反馈“回头看”及专项督察情况,指出山西省焦化产业调整优化力度不够,焦化产能“越调越多”。随后,山西省于2019年8月再次发布压减焦化产能的行动方案,相较于2018年的实施方案,加强了对拟建和在建项目的管控。
第一,将“已备案大型焦化项目但无力推进项目建设的焦化产能”列入压减名单。2019年列入压减名单的未建成产能达到1237.4万吨。剔除列入压减名单的未建成产能,山西省仍有约6170万吨的在建/拟建焦化项目。
第二,“将产能置换及焦化项目备案权限收归省级行业主管部门”,严控各市违规新建。
截至2021年1月20日,3343万吨的在建焦化升级改造项目通过山西省工信厅备案,其中临汾市1136万吨,占全省在建项目产能的34%。这些获得备案的焦化项目,建成投产的确定性更强。因此,我们以获得山西省工信厅备案为统计口径,重新梳理了在建项目的产能置换情况,结合典型焦炉建设投产周期,计算出月度净增产能,得出未来两年山西省焦化产能的变动情况:
首先,2021年上半年产能缺口将达到峰值。若2020年剩余的产能在2021年3月底如期淘汰,则山西省产能置换缺口将进一步扩大,整体产能规模下降至12000万吨以内。
其次,2021年7月起产能将振荡上行,全年净增可以忽略不计。2021年7月底,新增产能将陆续投产,产能规模缓慢提升。产能曲线上升有时会出现凹点,这是由于新增产能投产前,对应的置换产能将集中关停淘汰,而新增产能投产是渐进式的。预计2021年净增焦化产能仅180万吨。
最后,2022年7月前后可以完全填补产能置换缺口,真实产能上升曲线有所滞后。过去两年的产能置换缺口1156万吨在2022年7月前后才能补上。到2022年年末,山西省焦化产能预计达到14027万吨。由于新建产能投产到满产需要近3个月时间,故实际产能的上升是滞后的。
图为一座年产60万吨的焦炉投产周期
图为山西省未来两年焦化产能变化
过去3年,山西省焦化产能压减有阻力,经过前两年的“心理建设”,第三年忍痛“割肉”;省内各市压减任务执行情况差异较大,长治市和太原市表现亮眼。截至2020年年底,山西省产能置换成效显著,大部分4.3米及以下焦炉完成关停;产能置换缺口达到1156万吨,在产产能规模暂时收缩,但高利用率下产量有所扩张。
基于上述事实,很显然,山西省“产能产量双控”的目标未能实现,而这其实是政策导向的必然结果:2018年山西省产能利用率仅有62%,存在许多僵尸产能,僵尸产能的置换必然引发有效产能的净增;既要严控规模,又要装备升级,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而山西省选择先解决主要矛盾,即置换产能、升级装备。
当前,焦炭市场已经陷入新增产能投产的“强预期”之中,焦炭盘面则偃旗息鼓。2021年山西省到底有多少新增产能?之前的产能置换缺口多久能够补上?自2019年起,山西压减了超过1200万吨的未建成产能,但仍有超过6000万吨的在建/拟建项目。若以获得当地工信厅备案为统计口径,则预计2021年净增焦化产能几无,到2022年7月能完全填补置换缺口。
上述推演是基于诸多假设完成的,同时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年内或有新项目通过山西省工信厅备案;二是碳中和目标强压下,或出台更严厉的产能压减措施。由此可见,山西省焦化产能置换的下半场仍然存在变数,需关注后期的政策动向。
(作者单位:中信建投期货)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