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自身能力建设,不能过度依赖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
【谷腾环保网讯】近期,最高检及河南省、湖北省、杭州市等地陆续通报“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典型案例”,强化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违法行为的警示和震慑。日前,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在全省范围开展“规范环保涉企中介机构服务行为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行动”,全面打击生态环境第三方机构违法行为、纠治生态环境服务不正之风。
近年来,随着治污攻坚走向深入,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以下简称第三方机构)也逐步成为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力量和有益补充。政府部门聘请第三方机构,可以适当缓解人少事多的矛盾,提高环境管理效率;排污企业则能够进一步提升环境管理的精细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然而,由于环保服务行业具有技术门槛高、准入门槛低等特征,第三方机构的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受利益驱使,就有一些第三方机构不择手段,进行恶性竞争,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十四五”以来,生态环境部门围绕环评编制及“三同时”验收、环境监测等领域,通过加强数据研判分析、部门执法协作,对第三方机构造假的问题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第三方机构胡乱作为、弄虚作假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出现这种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个别政府部门和企业过度依赖第三方机构。
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无论对于政府部门还是排污企业,都无可厚非。然而,笔者调研发现,个别负责环评审批及环境监测的部门,过度依赖第三方机构,自己则成了“二传手”甚至甩手掌柜,一副置身事外、高高在上的架势。少数排污企业觉得环保业务的专业性较强,图省事,过于迷信和依靠第三方机构,对内部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大撒手”,甚至完全听命于第三方机构。
在环境治理中,政府部门把本应认真履行的工作职能一股脑儿交给第三方机构,显然是失职失责的表现,长此以往,随着惰性日趋增强,对第三方机构的工作依赖性也会加剧,影响单位整体能力提升。比如环境监测部门,采样监测和实验室分析长期外包给第三方机构,自己充当看客,难免会导致实操能力和业务水平下滑,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过度依赖第三方机构,也会助长第三方机构唯利是图、胡作非为的胆量。政府部门或企业一旦疏于管束又完全依靠第三方机构,这些机构难免会出现敷衍塞责的应付心态,降低服务标准和质量。而且在服务企业过程中,还有可能故意抬高治污耗材价格、虚报用量等,让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不到位,是对自身健康发展的不负责任,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比如在自主验收、治污设施运维等方面,一旦出现违法行为,第三方机构并不承担法律责任,受到处罚的还是企业。
摆脱对第三方机构过度依赖,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要划清和把握工作职能界限,对于一些简单重复的辅助性环境保护公共事务,可以让第三方机构有选择性地承担下来,成为有力有效的支援力量,适当减缓政府部门工作压力。对于政策性强、法律效力高或者具有决策性的重要工作事项,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不仅要懂,而且要亲力亲为抓上手,深钻细研,确保工作不出纰漏。
对于排污企业来说,最要紧的是提升内部环境管理能力,不能因为环保业务较为专业就产生畏难情绪,避而远之,相反要注重加强环保专业人才的引进,在依托第三方机构协助落实好环境管理措施的同时,加快企业内部环保人才的培养,争取尽早形成过硬的环保业务能力。在选择第三方机构时,要对其征信状况、业务实力、工作业绩、成功案例等进行充分调查,经过多方比选,优选最佳的第三方机构参与企业环境管理。与第三方机构签订合同后,企业还要对其加强约束管理和监督,促使第三方机构高质量做好环保服务,促进企业绿色稳健发展。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