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间歇式膜生物反应器在不同进水碳氮比和有机负荷下对养猪沼液中11种兽用抗生素的去除特性,以及污泥中抗生素的含量变化.
根据膜公司设计导则,其建议的平均水量分别为8—14gfd(以地表水作为进水水源),14—18gfd(以地下水作为进水水源),20—30gfd(一级反渗透系统的产水作为二级反渗透系统的进…
化纤废水是指在化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水, 如PET废水、PTA废水、棉浆粕黑液、粘胶废水等。其废水成份复杂, 常含有强酸、强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醇类、果胶等, 以及各…
医疗机构污水中含有一些特殊的污染物,如药物、消毒剂、诊断用剂、洗涤剂,以及大量病原性微生物、寄生虫卵及各种病毒,如蛔虫卵、肝炎病毒、结核菌和痢疾菌等。此外,在设…
世界腈纶工业从20世纪50年代初实现工业化,中国在1969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干法腈纶生产的产品疏水性好、覆盖力强、质地柔软、手感强,其他工艺都无法与之媲美。但是迫于环…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logical Reactor,简称MBR)技术,是膜分离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它通过膜的分离技术,大大强化了生物反应器的功能,具有设计…
近年来,随着膜分离技术的快速发展,反渗透膜技术(RO)逐渐成电力、冶金等部门工业废水和循环水深度回用处理的首选技术。但是反渗透膜技术的产水率一般只有75%,其浓水的处…
膜蒸馏(MD)作为膜分离家庭新成员,提出于 20世纪60年代,发展始于80年代,至今已在不少 领域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近些年来适合蒸 馏用的疏水膜性能的不断改进,使膜蒸馏过…
摘要:本文对以聚乙烯微孔管为膜组件的分离/ 曝气微孔膜- 生物反应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微孔膜组件进行分离/ 曝气交替运行,可有效地清除膜组件表面的泥饼层,较好地保持膜过…
葫芦岛市某医院是一家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性医院,住院部有病床200张,根据国家相关定额标准,确定排水量为700 L/ (床·d) ,小时变化系数为2.2。因此设计排水量为:日排放污水量…
王雪梅等用一体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上海城市内河道水,对富营养化河水NH4+-N、COD的去除率分别达90%和50%,亲水性膜在运行通量和通量恢复能力上均比疏水性膜优越,但两…
示范工程渗滤液日处理调节池渗滤液量247m3/d,年处理渗滤液量90155m3。年运行费用176万元。运行单价为19.55元/m3,优于当前国内同类处理工程25~30元/m3的运行成本。
④出水COD值随污泥浓度的升高而减小;在同一污泥浓度下,膜通量随着运行天数的增加而下降;出水COD值随着运行天数的增加而趋于稳定;在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宜的污泥浓度为6000m…
在一体式MBR中,泥水混合液处于循环流动状态,在运行过程中,膜表面泥饼层处于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形成膜过滤的主要阻力,并且由于膜的长期使用,形成阻力的因素也具…
将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分成污染物转化区和污泥降解区可以刺激高能级后生动物生长,从而达到少产污泥的目的。在低污泥产量情况下,膜生物反应器出水水质良好,其水质可达到中…
客户目前需考虑回用的再生废水量设计值为60m3/hr,按照每天运行24小时计算则总计反渗透日排放量大约为1440m3/天,这些反渗透浓水的排放是个不可忽视的损失。另外由于国家对…
半个世纪以来,膜分离完成了从实验室到大规模工业应用的转变,成为一项高效节能的新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既保护环境,又回收有用物资。
自从1748年法国科学家abble nallet发现了膜分离现象,即水能自然扩散到装有酒精溶液的猪膀胱膜内,各国学者就开始了对膜的研究[1]。
活性污泥中的后生动物蠕虫也可降低污泥产率[4-5]。此试验采用重力流平板膜设计了适合蠕虫生长的二段式膜生物反应器,主要 研究 了此工艺的出水水质与水量,污泥产率以及膜…
粉煤灰基陶瓷微滤膜是一种新型的廉价无机膜,为研究其抗污染性能,研究了自制的管式膜在处理几种典型料液中的分离性能和渗透性能.考察了过滤不同料液过程中的阻力构成和膜的…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