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当今,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在为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由于人们忽视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而导致了水源、土壤的污染,破坏了自然景观和植被,诱发了一系列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研究和分析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分布特点、危害现状,提出防治对策及建议,对有效遏制矿山环境污染,防止矿山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矿山自然生态环境,减少矿山开发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和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失,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建国50多年以来,我国采矿业得到了极大发展.特别是近30年来发展尤为迅猛。据统计,目前,全国已建成国有矿山1万多座,集体矿山15万多个,个体及其他经济成分采矿点13万多个;全国从事矿产资源开发的矿业职工达2100多万人。随着矿业的发展,已新建成300多座矿业城市。但是矿产资源的开发,特别是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已对矿山及其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并诱发多种地质灾害,不仅威胁到人民生命安全,而且严重地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矿山生态环境问题
人类开展矿业活动对矿山生态环境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环境污染、生态资源破坏、地质灾害三大类。
1、环境污染
(1)矿山及其选、冶部门直接排放的废气、粉尘及废渣的排放引起大气污染和酸雨,其中以硫化工和煤炭行业最严重。据资料统计,如煤炭采矿行业中工业废气排放量达3954.3亿立方米/年/年,其中有害物排放量为73.13万吨/年,多为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矿山地区大气环境受到不同程度污染。通常炼1吨硫磺需排放l万立方米/年,有害气体,其含二氧化硫、硫化氢折l.8 吨,并产生大量废水及汞、砷、镉等有害物质。我国西南地区前几年的土法炼锌的生产方式,产生大量废气、废渣,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公害。采矿的放射性污染,当然首先考虑铀矿在开采和运移过程中,除铀矿石本身外,伴随生产所产生的坑道废水、废矿石、矿井废气和一些器材等物被放射性所污染,它们所产生的射线特别有害于人体和环境;其次是金属矿山,甚至是煤矿山有些矿石中或多或少也含有放射性物质。如个旧锡矿中含有铀放射性物质。
(2)我国矿业活动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矿坑水,选矿、冶炼废水及尾矿池水等。其中煤矿、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业的废水以酸性为主,并多含大量重金属及有毒、有害元素(如铜、铅、锌、砷、镉、六价铬、汞、氰化物)以及悬浮物等;众多废水未经达标处理就任意排放,甚至直接排入地表水体中,使土壤或地表水体受到污染,如云南省易门矿务局木奔铜选厂自投产以来,尾矿污水、污泥源源不断排人绿汁江,造成排污口以下130 km的江段严重污染.Cu、Mn、悬浮物等指标已超过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水质标准,严重影响了绿汁江沿岸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
(3)矿山尾矿,尤其是浮选尾矿,其中残留的选矿药剂有氯化物、氰化物、硫化物、松油、有机絮凝剂、表面活性剂等,受到阳光、雨水、空气的作用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会产生有害气体、液体或酸性水,加剧了重金属的流失,严重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其次,矿山的废石、废渣的堆存还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矿业及相关行业废渣堆存情况,矿业及相关行业的固体废渣所占比重超过了固体废弃物的85%。
2、生态资源破坏
(1)矿山开发对水资源的破坏主要表现在地下水源枯竭或流量减少。由于疏干排水及废水废渣的排放,使水环境发生变异甚至恶化,导致地表水、地下水系统失衡,造成大面积疏千漏斗、泉水干枯、水资源逐步枯竭、河水断流,地表水入渗或经塌陷灌入地下,影响了矿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例如,黑龙江省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4个矿业城市,每年因采煤排放地下水l.56亿立方米,约为地下水可开采量的5倍,因此形成了地下水疏干区,导致大量水井报废,严重影响城市供水和农业供水;山西省因采煤排水,使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数十米到一百多米,造成l8个县28万人饮水困难。同时矿山的突水事件时有发生,2002年广西南丹锡矿发生的突水事件,夺取了81名矿工的生命,震惊全国。
(2)大规模的采矿活动常使地形发生较大改变,破坏原始地貌。所有大中型矿山在开采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对当地的地形地貌产生不良的影响,如个旧锡矿、大厂锡矿、德兴铜矿等矿山的地形地貌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3)矿山的开采在占用土地的同时,还对耕地、森林、草地等造成了破坏。我国采矿业破坏的土地面积约有1.4—2.0万平方公里,并以每年20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造成矿山占地的原因主要是露天采场及各类矿渣、工业垃圾堆置所致。一般一座大型矿山平均占地达l8~20万平方米,小矿山也达几万。平方米,据此推算,全国矿山开发占用耕地面积是全国耕地面积的l.04%;占用林地是全国林地约0.79%。
3 、 地质灾害
几乎所有矿山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的危害或威胁。地质灾害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影响矿山建设和矿产开发的“公害”。
(1)冒顶片帮。冒顶片帮是地下开采空间顶板和边帮岩石冒落、崩塌,是矿山开采导致的最直接的地质灾害。冒顶片帮常常无明显前兆,具突发性,发生频率高,难以防范,是矿山生产安全的主要危害。据统计,我国有色金属地下开采矿山冒顶片帮造成的人员死亡人数占矿山总事故死亡人数的l8%。
(2)地表塌陷与裂缝。采矿活动引起大面积的地表塌陷,在塌陷同时,地表出现高度、深度不等的裂缝。近10余年来,金属矿山地表塌陷呈急剧上升的势头,如凡口铅锌矿已发生了2600多处地表塌陷;甘肃厂坝铅锌矿因民采,也存在大量不明采空区;锡矿山因开采导致地表塌陷区面积高达80.2万平方米,成为下沉盆地,其最大沉降量达2.8米,大量建筑物被毁。
(3)滑坡。滑坡是露天矿山最常见的工程地质灾害。当山体坡度超过25度,地表为砂质粘土和坡积物时,由于长时期受风化侵蚀或水流冲刷而处于自然平衡的临界状态,尤其当受到采矿影响时,很容易出现裂隙、滑动,继而出现大面积的山体滑坡。据调查资料表明,由于受采矿影响而引起的山体滑坡在全国许多矿山时有发生。如l979年12月,四川攀钢兰尖铁矿滑坡摧毁运输主平硐,矿山停产半年,直接经济损失22.7万元;1975年6月云南个旧卡房锡矿滑坡,直接经济损失l000万元以上。
⑷泥石流。矿产开发活动中乱采乱挖,随意丢弃废石、土及植被破坏等,都可能诱发泥石流或加大原有泥石流的规模。如水口山铅锌矿曾发生井下泥石流,涌出量达400 立方米,堵塞巷道达80 米;向山硫铁矿曾发生较大泥石流现象,淹堵巷道达l47 米,造成重大事故和经济损失;云南东川铜矿区由于历史上伐木烧炭炼钢,毁坏了大面积森林,致使生态环境恶化,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1984年5月东川因民铜矿发生泥石流,冲毁大量生产设施,致使l21人死亡,全矿停产半月余,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
二、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1、高度重视矿山生态环境问题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矿山地质灾害、潜伏的大量致灾隐患、日益恶化的矿山生产和生活环境向人们警示,单纯从技术角度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此,矿山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及其发展趋势,应当受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对它的管理。应当把矿山地质灾害纳入国家防灾减灾政策范围之内,把矿山的防灾减灾与矿山企业、地区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提高重视程度,加强社会教育,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
2 、坚定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对于环境污染和破坏,有些能够事后治理,有些则属于不可逆变化,事后很难挽救,矿山地质环境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治理和恢复。因此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通过科学管理和必要的工程措施加以预防,同时对已存在的或难以避免的地质灾害开展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理,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项目,坚决取消,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建立健全矿山环境管理法规
依法行政是我国的政治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矿山管理的基础。当前,应在进一步修改完善《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的同时,制定以矿山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为中心的行政法规以及由矿山环境监测、评估、保护、治理等组成的一系列技术标准或规范。同时由于社会公众对矿山环境问题还缺乏了解,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加强矿山环境防治的科普宣传,提高人民群众自觉维护矿山生态环境的意识。
4、加强科学研究,为矿山环境治理和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矿山环境管理和保护、治理涉及许多复杂的科学技术问题,诸如:矿山环境调查、监测系统;矿山环境评价标准与地表环境无害化的矿产采掘技术;矿山废水无害化处理与再利用技术;尾矿、废石及其他废渣资源化与综合利用;矿区地质灾害预防与综合治理;矿区土地复垦与综合开发以及矿山环境管理机制与方法……针对这些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才能为矿山环境管理提供科学基础,为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5、加大对矿山环境治理的投入
要做好矿山环境建设,必须投入必要的经费,它是确保矿山环境防治工作能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企业要投人,政府也要大力扶持,把矿山环境防治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政府可以在企业利润中强制要求采取一定的比例用于矿山环境的防治,同时也可以在税收上给企业一些优惠政策。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