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材料填充世博园区 工程建筑垃圾被吃干榨尽
在为建设上海世博园区而拆迁原址建筑过程中,5平方公里的大规模拆迁,那么多的建筑垃圾都去了哪里?其实,答案就在园区内——园区内60%的路基、绿树花卉下的填埋物,以及大量的窨井盖都是由这些建筑垃圾处理而成,堪称是废物利用“吃干榨尽”的经典之作。而这一经典之作是如何诞生的呢?“世博园区工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负责人何品晶教授,近日对记者还原了那段充满智慧的变废为宝历程。
一条妙计惊醒迷惘之人
与日本爱知世博会选择市郊的场地建设世博园不同,上海世博会的展览园区选择了老城厢地区,这意味着将要拆掉大量的原有建筑,与此同时带来的将是数量惊人的建筑垃圾。当时的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下属土控公司面对将要产生的巨量建筑垃圾,一下子不知怎么办。首先,要把这么多的建筑垃圾运到园区外,单是运输量就够吓人的,白天运输将会压垮上海现有的交通,晚上运输产生的噪声将影响市民正常休息,再加上随之而来的能源消耗和交通尾气排放。而问题远不止这些,这些巨量建筑垃圾放置在什么地方,在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的今天,要找到一块如此大的填埋之地绝非易事。
在没有任何方案可循的情况下,当时的上海市市容与环境卫生管理局和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的相关领导找到了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何品晶。
“完全可以尽可能地将拆毁下来的建筑废弃物留在世博园区,经过分类、预处理后,可以在园区的道路铺设、造林造景等施工建设中被重新采用,还可以为施工建设节约一大笔诸如黄沙、水泥等建筑原材料的购买和运输费用。”何品晶的一番话让在座的所有人一下子豁然开朗,拍案叫绝。
方案很快被采纳,项目得到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上海世博科技专项的资助。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又摆在了大家面前,拆除和利用有时间差,怎样才能最有效地将废弃物运用到新的建设工程中去?
手拿园区规划资料,课题组成员开始在世博园区的现场调研分析,估算出“工程废弃物产生量”与“世博建设工程材料需求量”,找到被拆物流和需建物流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课题组制订了世博园区建筑拆迁现场管理条例,指导施工企业,对园区内的建筑废弃物进行分类,金属、玻璃、木材、废砖等10%左右废弃物由于有较高经济价值很快被卖掉,剩下的90%是废弃混凝土、废塑料、废木材等,在世博建设单位和有关主管部门的积极协调下,上百万吨的废物汇聚到了原华丰印染厂厂区内,成为园区建设的原料。
一个案例值得示范复制
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肖建庄教授、上海市政设计研究院赵建新高工等课题组其他成员的努力下,通过一系列工艺改进,产生量最大的废弃混凝土成为了刚度大大增强的固结渣土和再生集料。
让我们看看这些建筑垃圾的归宿:
建筑垃圾渣土高强耐水土体固结处理后用于世博园区道路基层,宏润建设集团、上海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等自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共利用建筑垃圾约27万吨;
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用于路基施工,上海市环城绿带建设管理处、三林世博建设管理部、上海浦东工程建设管理公司等自2006年5月至2009年5 月,共利用建筑垃圾约300万吨;
废弃混凝土加工成路面砖,上海民宝建材公司2007年4月建成生产线一条,运行至今……
此外,课题成员单位上海华威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利用园区内拆除的废木材和废塑料做了大量窨井盖,运用在世博园区内外。
而该项目的顺利实施也给了人们一个联想,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能否也建立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建筑废弃物“物流转化中心”呢?何品晶表示,目前课题组正在呼吁上海有关部门在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内增设再生建材利用枢纽,希望不远的将来,变废为宝的神奇历程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能实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