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分析
2.1 电流密度对除铁效果的影响
水流以0.3cm/s的速度单程通过处理器和过滤器,水中总铁含量随电流密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
由图2可见,电流密度增加含铁量降低,电流密度>4.0mA/cm2时铁基本被除掉。经过3d的间断运行后除铁效果有所提高,而处理器出水口处的[Fe3+]/[Fe2+]、色度和浊度均无大改变,除铁效果的提高主要是过滤能力增强所致。通过观察发现滤料的表面产生了棕黄色的氧化铁膜。根据接触氧化的原理,氧化铁膜能吸附水中二价铁离子,并将其催化氧化成三价铁,同时膜能增强对悬浮颗粒的拦截。
2.2 水流速度对除铁效果的影响
图3是电流密度为3.5mA/cm2,改变处理器内水流速度的试验结果。
图3显示,随着水流速度的增加除铁率呈线性下降。由此推断,水流速度为0.25cm/s时产生 的溶解氧恰好能满足氧化二价铁的需求,随着水流速度的增加,溶解氧被稀释,导致氧化效率下降,但水流速度增加4倍(即溶解氧浓度被稀释4倍),除铁率仅下降15%,由此认为氧化主要发生在阳极附近。因为水流速度增加,经过阳极区的水量在总流量中所占的比例不变,而这部分水保持较高的除铁率,据此推断增大阳极面积可以提高除铁效率。
2.3 不同通电率时的除铁率和电流效率
由于水流单程通过试验的除铁效果受电流和水流状态的综合影响,为此可将除铁率和电流效率(η)看作每升水通入的库仑电量的函数。计算电流效率时,将实际除去的铁量乘以0.14作为实际耗氧量;将通过阳极板的电流视为全部用于产生氧气,计算理论供氧量,通过式 (1)计算电流效率:
η=除铁耗氧量/理论供氧量×100%
=[0.14•ΔFe•F•Z•Q]/[I•t•M•1000] ×100% (1)
式中 ΔFe——除铁量,mg/L
I——电流,A
t——时间,s
M——氧相对原子质量
Z——反应电子数
Q——t时间通过的水量,L
不同通电率对除铁率和电流效率的影响如图4所示。
由图4可见,通电率越大除铁率越高。通电率<50C/L时,很小的通电率就有除铁效果,并且除铁率随着通电率的增大迅速提高;通电率为50C/L左右除铁率>95%;而通电率>50/L后,除铁率稳定在较高水平。与此相对,通电率低时电流效率较高,产生的溶解氧基本都用于氧化二价铁,但电流效率随通电率增加迅速下降;通电率>50C/L后电流效率较低,因为水中的二价铁基本上已全被氧化,阳极产生的氧仅形成气泡和增加溶解氧含量。实际应用时,应该根据处理水的流量和含铁量来调节电流的大小,在水中含铁量较高的场合才加大通电率以提高电流效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图4显示加大通电率后电流效率下降,但计算时只考虑了Fe2+氧化的质量平衡,而根据式(1)可知,为保证达到较高的氧化速度必须有过剩的溶解氧和OH-离子,而产生这部分物质的电流没有计入。同时在确定水流量的试验条件下,增加通电率意味着增大电流密度,必然引起电极电位增高,当电极电位高于水中有机物的分解电压时,部分电流将作用于降解有机物。另外,电解产生的活性物质还起到杀灭水中细菌的作用。按电压为5V、电流为0.5A、水流量为500mL/min折算,水流单程通过试验系统的吨水耗电量为0.08kW•h。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