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水处理 > 解决方案 > 正文

试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更新时间:2008-05-21 14:43 来源: 作者: 阅读:1914 网友评论0

SO42-1 酸化段反应器有机物去除情况

  酸化段试验结果见图2,图3。 

  酸化段反应器中主要发生有机物水解、酸化反应,同时绝大部分SO42-在SO42-还原菌作用下,被转化为硫化物。在最初的16d,进水TOC控制在10000mg/L,负荷在8kg[CODcr]/(m3•d)左右,但去除率直线下降,降低进水TOC至6000mg/L,去除率逐步上升至16%。从第40d到79d,逐步提高负荷至12kg[CODcr]/(m3•d),去除率已达到30%以上。从第80d连续提高进水浓度,至第88d进水TOC达到15000mg/L,反应器容积负荷接近30kg[CODcr]/(m3•d),去除率仍能维持在35%的较高水平,但随着容积负荷进一步提高到38kg[CODcr]/(m3•d),去除率明显下降,已达到反应器极限负荷。从产气量变化曲线也可以看出,在最初48d,产气量一直很低,但从第49d起产气量直线上升,并且与去除率曲线具有良好的相关注。根据气相色谱检测结果,酸化段产气经脱硫后,CH4和CO2各占50%,证明在酸化段反应器中,也发生了产甲烷反应。

2 酸化段硫酸盐去除特征

  酸化段硫酸盐去除情况见图4。 

  由图4可知,酸化段的SO42-去除率最终稳定在70%左右,运转后期在进水SO42-浓度达到1800mg/L情况下,出水中总硫化物浓度也仅有60mg/L。由于反应器的大量产气,SO42-还原产物多由气提作用而从系统中排出,故本试验中并未发现硫化物的抑制作用。将SO42-还原反应与有机物降解过程结合分析,我们发现酸化段反应器并未实现严格意义上的相分离,产甲烷过程相当活跃。据此我们推断在一定的SO42-浓度范围内,在有机底物足够充足的条件下,甲烷菌完全可以通过自身适应过程,顺利实现产甲烷反应。

3 甲烷段反应器运行情况分析

  进、出水TOC及去除率随时间变化曲线见图5。 

  在最初的12d,进水的TOC在6000mg/L左右,但去除率直线下降至10%,降低进水浓度至3500mg/L左右,稳定运行58d,去除率在50%左右波动。从第70d起,逐步提高进水浓度,使负荷上升至10kg[CODcr]/(m3•d),去除率没有明显变化,继续提高负荷到15kg[CODcr]/(m3•d),去除率直线下降,已达到反应器极限负荷。根据气相色谱检测结果,甲烷段产气中甲烷组分占73%,二氧化碳占15%,对反应器进出水SO42-浓度分析结果表明产甲烷反应器中SO42-的去除率接近50%。经两相厌氧处理,SO42-累计去除率已达到85%以上。试验中甲烷段对有机物去除率最终稳定在45%~60%,这与糖蜜废水本身含有大量难降解的焦糖组分的性质有关,为进一步探讨系统的处理潜力,我们通过摇床试验来确定该种废水在厌氧条件下的生物可降解性。

4 糖蜜酒精糟液的厌氧可生化性试验

  摇床试验中采用三角瓶作为反应器,试验温度由恒温水浴摇床保持在35℃,水样为原水稀释液,体积为500mL,TOC为12000mg/L,接种污泥为甲烷段UA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接种量50mL,结果如图6所示。 

  由图6中可以看出,有机物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最初的10d,大约40%的TOC被去除,随后去除率变化趋缓,至第76d去除率也只能达到70%,与UASB反应器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糖蜜酒精糟液中含有约30%的难降解物质在厌氧条件下无法降解,只能通过后续处理去除。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试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