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漏洞与对策
环境监测的目标是为保障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通过对环境进行监测,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污染治理等提供科学依据。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环境问题仍然非常严峻,节能减排仍有待改善和提高,水资源浪费非常严重,垃圾回收及处理再利用率非常低,城市大气污染改善幅度较低。在此,笔者就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谈谈漏洞及其处理对策。
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漏洞
1.1 缺乏统一的技术管理规范我国环境监测起步较晚,与国外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20世纪末,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牺牲环境换取利益的发展方式,使环境被严重污染。当一些环境污染事故,尤其是应急污染环境事故发生时,由于没有统一的技术指导,各级监测站只能参照以前的监测规范和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应急监测,这样会由于监测人员的一些主观性而不能保证监测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1.2 监测技术储备不足,监测设施有待提高
由于资金有限和技术不过关,我国环境监测系统的仪器配备远远落后于国外和实验室处理分析水平,不能足够满足对污染环境的各种污染物进行监测、分析和处理。虽然近期来,这种状况有所改观,一些快速监测仪器也在市场上出现,但是对快速监测仪器的强制检定缺乏规范,加上快速检测仪器的多样性,使得监测人员在选择何种仪器用来监测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2 加强环境监测技术管理规范,全面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1 在污染事件发生前后,要对进行监测的布点、采样分析、数据取舍等做出统一的规范
对监测管理进行统一的管理,制定一套可用于应对环境污染的技术管理规范。在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中应该加强监测点位、采样时间、频次的管理,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开展现场监测的现场平行样、全程序空白样等质量控制;确保现场监测仪器设备完好、计量合格;加强现场监测人员的业务培训,掌握相应的基础理论、现场监测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专业学科知识,最大限度减少现场监测对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2.2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实验室内部监督管理
环境监测是准确地测取数据,科学地解释数据和合理地综合运用数据的过程,其目的是为环境管理服务。为了获得所采取样品具有代表性,测量所得有效数据的完整性,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密性,各组数据的可比性以及综合分析评价的客观性,务必要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在进行实验室处理过程中,更要严肃对待,加强对实验室内部取样、样品分析的监督管理,对实验仪器进行严密监控,对采样容器的材质、采样的深度或厚度、样品的储存方法等各种因素进行明确的管理,制定统一的管理程序,规范实验室测验流程。
2.3 加强监测能力建设,明确环境监测法律地位
各级环境监测人员埋头苦干、勤勤恳恳,担负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然而由于环境监测和监测人员地位不高,导致环境监测工作的积极性受到大大影响。同时,由于经费有限,监测部门必须通过服务性收费来补充经费的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削弱了环境监测工作的力度。
2.4 自觉适应环境管理的需求,加强监测队伍自身素质建设
不断自觉适应环境管理越来越严格的需求,加强队伍素质的自身建设是各级环境监测站提高整体能力和服务效能的必由之路。环境监测工作主要以人为本,所以,人员素质是监测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当今环境保护工作日益重要的情况下,监督管理和执法要求环境监测队伍人员精、素质高、活力强,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动态变化。同时,监测技术及分析方法不断发展,也势必要求监测人员积极进取,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提高业务水平,掌握新技术和方法以解决环境监测中的新问题。
3 结语
在当今迅猛发展的经济形势情况下,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对环境监测的难度也增加。环境监测目的是为环境管理服务,从监测的源头到报告的提出,每一关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控制,对每一个相关监测人员进行控制,对实验仪器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1-06-22
作者简介:余永生(1972-),男,本科,研究方向:环境监测.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