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固废处置 > 解决方案 > 正文

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影响因素

更新时间:2012-01-09 10:06 来源: 作者: 阅读:1813 网友评论0

1前言

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近年来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推行,国内学者对垃圾分类收集的意义、影响因素及推广措施等进行了广泛研究。吕春元等[1]认为分类收集是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重要措施,秦晓春等[2]认为分类收集应通过制定实施回收利用法律、宣传、按量收费等措施推行,何惠君[3]认为分类收集应与后续处理技术匹配,向盛斌[4]对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进行研究,提出推广中需解决的问题。

但是,已有的许多文献未分析居民行为及拾荒者等关键因素,尤其是未对各影响因素如何驱动分类收集的推行进行研究,本文将讨论这些问题。

2基本概念

2.1垃圾的价值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垃圾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垃圾混合或分类的程度。在混合存放、倾倒的过程中,虽然居民节省了处置时间和存放空间,但是浪费了垃圾的价值;与此相反,垃圾分类收集则产生价值。垃圾的混合程度与价值之间呈倒数关系[5],这是垃圾的一个重要特性,也是分类收集的理论基础。

2.2分类垃圾收集量

分类垃圾收集量是指经居民初分类后某一类垃圾流中可回收垃圾的量。它主要决定于居民参与率与分类效率。分类垃圾收集量是对分类收运系统及整个垃圾管理系统有重要意义的指标,是决定收运设施、频率、车辆、人员配置等分类收运规划问题的基础。

分类垃圾收集量=生活垃圾流的总量×居民参与率×某类垃圾分类效率[5](2)

式中,居民参与率?参加分类的居民户数占总户数的比例,与居民的参与意愿和有否强制性措施等有关;

分类效率即居民对某类垃圾准确分类的程度,与居民是否受到明确的指导、居民参与意愿以及垃圾的易分类性等有关。

3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影响因素

3.1后续管理与处理技术和集成式垃圾管理

后续管理与处理及资源化技术如分类中心分类、回收、堆肥、焚烧、填埋等决定了分类收集的方式和范围。例如上海市规划2005年建成分选中心、有机垃圾利用厂、焚烧厂、填埋场若干座,而各种处理设施的服务范围,决定了服务范围内垃圾的分类收集要求,在规划的江桥垃圾焚烧厂服务区的上海市黄浦区北片范围内,居民垃圾按可回收垃圾(玻璃、金属、塑料、纸张等)、焚烧垃圾(厨余、果皮、碎纸等)和危险垃圾(电池、杀虫剂罐等)等进行分类收集,其中可回收垃圾在分类中心再进行细分类,以利分别资源化。

集成式垃圾管理(ISWM),是目前各国普遍采用的垃圾管理模式,即为达到特定管理目标,选择和应用合适的垃圾处理技术和管理程序,并将各种技术、政策、法规、居民行为、经济措施等各种因素整理合成为灵活的、市场导向的、有机的垃圾管理系统[6]。在ISWM中,一方面分类收集的形式和范围由后续处理决定,另一方面它决定后续处理处置的难度和效果,决定堆肥、垃圾发电等产品的质量,进而决定能否有稳定的市场,是联系居民与管理者的节点。因此如何作为成功的ISWM的一部分进行规划与管理是分类收集推广的首要问题。

3.2垃圾收费制度

依据“污染者负担”原则,垃圾收费是管理城市垃圾最常用的经济手段。我国一些城市实施的定额垃圾收费制,即按户或人口按月收取卫生费或垃圾处理费,对促进分类收集是有作用的。这种收费制虽能增加财政收入以支持垃圾管理,能利用市场机制配置管理资源,但是不能刺激垃圾减量化。

实际上,垃圾收费制有多种做法:定额收费制、从量收费制、超量收费制[7]。其中定额制实施相对容易,而从量制与超量制虽能促进垃圾减量与资源化,但操作麻烦不易推行。我国一些城市之所以实施定额收费制[8],主要是便于管理,也能保证卫生经费来源,并能提高人们的环境卫生意识,但是对刺激分类收集与垃圾减量效果不大。

从量收费是按垃圾排放量收费,被认为是有效促进分类收集和垃圾减量的经济手段,近年来已在一些国家推行和研究。韩国1995年开始在全国实行垃圾收集UPS(单位价格系统)从量收费制后,生活垃圾量减少了17.8%,居民分类可回收垃圾量上升26.8%,减量效果显著。有研究显示[9],UPS对回收和减量的刺激,主要依赖两个因素:与积极的回收计划相结合;通过公众运动推进。如果没有这两个因素的支持,则单纯用提高收费价格等收费手段也是收效甚微。因为垃圾源于人们的生活习惯,垃圾的减量部分进入了回收物质流,如无积极有效的回收设施和公众运动支持,虽然增加垃圾收费,但因各种考虑,它只能占居民收入的一小部分,还不足以改变居民习惯,与从量收费垃圾减量机理相似的超量收费也同样必须有这两个因素的支持。

3.3政策和法律

政策、法律提供了垃圾管理的依据和目标。制定的法律与政策主要通过促进建立规范的回收市场、促使主管部门及相关企业制定实施管理计划等来贯彻分类收集;而通过政策、法规的直接强制性措施来督促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作用将是有限的。

由于分类垃圾回收量决定于参与率和分类效率,而通过直接强制性措施的督促,虽可以提高居民的参与率,却难以提高取决于居民的自觉意愿的分类效率[5]。因此,法律政策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促进制定和实施垃圾管理计划、制定处理设施的排放标准,促进回收市场的发展,以及税收优惠等措施来促进垃圾管理目标的实现,以间接驱动分类收集的推行。以美国为例,RCRA法(资源保护与回收法,1976年)的作用就是这样的,这是美国在环境法方面首次利用自由市场机制保护环境的尝试[10],RCRA在制定一系列废物与危险废物排放标准的条件下,要求因排污而获利者付费,目的是使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刺激各种有利于环境的垃圾管理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同时,RCRA通过要求政府采购回收工业的产品等方法促进回收市场的发展。除RCRA法外,美国还通过国家能源保护政策法及税法等法律来促使垃圾管理目的实现。

3.4市场

市场是垃圾管理系统的输出端,其成熟程度决定能否实现垃圾的资源化,以及垃圾管理系统的费用和收益能否平衡。成功的垃圾管理系统应有灵活的市场导向性。

按处理方法不同,垃圾管理的产品市场分为能源市场,堆肥市场,回收品供、销和加工市场等。焚烧与填埋气体利用等垃圾能源化的管理与市场培育在我国尚处摸索阶段。堆肥与资源回收,是我国目前居民生活垃圾资源化的主要途径,在市场培育方面有许多经验教训需要总结。

影响我国堆肥市场发展的直接原因是堆肥的低肥效与高重金属含量,其根本原因是垃圾分类程度与堆肥技术的限制。提高堆肥技术与推进分类收集可提高堆肥质量,而鼓励园林等事业利用堆肥是促进堆肥市场发展的重要措施。

我国的废品回收有着良好传统,以物资回收部门为主体的回收系统多年来为节约资源起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回收市场已发生很大变化,原有废品回收系统网点不断萎缩,同时私营回收网点成为回收的主要力量。例如,有调查表明上海目前集体所有的废品回收网点约有195家,而私营的达上千家[11]。但是,管理回收市场的各种政策法规与制度大多延续以往,未能相应地及时调整因势利导,导致近年来废品回收市场的管理混乱、竞争无序。建立统一性、完整性、竞争有序性和开放性的回收市场体系,才能发挥其在垃圾资源化过程中的基础作用。

3.5居民行为

推广和实施一项新的垃圾管理措施的过程中,居民的行为与态度也是决策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如前文所述,在驱动居民垃圾分类推广的过程中,法律、经济手段主要是通过促进市场发展、技术进步等间接发挥作用,而起直接作用的是居民行为。

居民行为的内容,包括居民参与意识、参与积极性与参与率、居民分类效率等,与居民家庭收入、家中是否有老人、有无回收经历、居住条件(如厨房面积、住房类型)、教育程度、指导、收费制等因素有关。居民行为属于社会学研究范围,各种实地调查与概率统计等数学工具应用是研究的主要手段,研究的目标之一是区分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居民行为的发展趋势。

3.6拾荒者的非正式垃圾分类

拾荒者(以拾垃圾为生活来源的人)的非正式垃圾分类是发展中国家垃圾收集的共同特点[11]。拾荒者常是流入城市的农村居民,拾荒行为的根源是贫穷、就业严重不足和垃圾资源回收的市场需要等。在发展中国家,这是社会经济的必然产物。非正式的垃圾分类回收是他们获得收入、提高生存状况的重要手段。拾荒者的作用不可忽视,在许多城市拾荒者使居民垃圾中的可回收垃圾组分大大降低。

拾荒者在垃圾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1)他们在垃圾源分类垃圾;(2)在敞开式垃圾车上收集可回收垃圾;(3)拾荒者群体形成自己的收集回收系统;(4)收购居民分类的可回收垃圾;(5)在公共场所拣垃圾;(6)在非法倾倒垃圾的空地拣垃圾;(7)在堆肥厂等处理处置设施,参加操作流程的活动。

许多发展中国家对拾荒者有不同的政策:(1)压制型,认为他们是落后标志,是城市或国家的羞耻,如在印度拾垃圾被认为非法并应被惩罚,而在埃及开罗推小车收垃圾的扎巴林人被禁止白天上街。(2)忽视型,政府任其自生自灭,如在非洲塞内加尔等国。(3)引导型,社会逐渐意识到拾荒行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意义,变压制忽视态度为积极引导,使其行为合法化,鼓励合作或与之签订收集回收合同。在国内推动垃圾分类的工作中,这应该是一种积极的做法。

由于拾荒行为有如下特点:(1)当被容忍或支持时,它比许多不需技能的正式工作收入都高;(2)没有上司,工作时间有极大的自由度;(3)由于低教育水平或年龄(如老人)等原因,这几乎是他们能找到的唯一工作。因此,想吸收拾荒者参加正式工作的尝试是不现实的。Martin[12]研究了对发挥拾荒者作用必要的政策需求,认为首先应承认拾荒行为并鼓励他们相互合作,才能改善社会最贫穷阶层的生存状况并在分类收集和在保护环境中起积极作用,使他们融入整个垃圾管理系统,这样能缓解他们的生存压力,也能提高垃圾管理系统的效率,获得很好的社会、环境与经济效益。

4结语

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在我国,已成为重大的环境问题,而且日趋严重。因其产量不断增加,组分日趋复杂且会随季节、地区等因素发生很大变化,产生地(如厨房)储存容积有限,所以研究如何规划和建立有效收集、分类、处理生活垃圾的ISWM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垃圾分类的因素很多,但国情不同各因素影响程度与作用机制也不同,例如在我国现阶段对垃圾回收有重要影响的拾荒者问题在发达国家却不常见,不考虑这些区别而希望通过简单地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管理,很可能以失败告终,国外经验也是这样[13],研究、分析与鉴别分类回收的各种影响因素是一项长期而必需的基础工作。

5参考文献

1吕春元等.分类收集是实现垃圾处置“三化”的重要措施.环境卫生工程,1999,7(3):47.

2秦晓春等.可持续发展与生活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及资源化.环境与卫生,1997,3:29.

3何惠君.城市垃圾分类收集与分类处理的科学性与前景.环境卫生工程,1997,5(1):24.

4向盛斌.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研究和效益分析.环境卫生工程,1998,6(4):151.       
5WhitePR,etal.IntegratedSolidWasteManagement:aLifecycleInventory,London:BlackieAcademic&Professional,1995,2,95.       
6GeogeTchobanoglous,etal.IntegratedSolidWasteManagementEngineeringPrincipalsandManagementIssues,NewYork:McGraw-HillInternationalEditions,1993,15.

7孟峭等.国外城市生活垃圾收费状况.中国城市环境卫生,2000,6:33.

8孟峭等.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收费状况.中国城市环境卫生,2000,5:29.                9SeonghoonHong.TheEffectofUnitPricingSystemUponHouseholdSolidWasteManagement.Journalofenvironmentalmanagement,1999,57(9):1~10.

10WilliamDRobinson.TheSolidWasteHandbookapr acticalguide,USA:PEJohnWiley&sons,Inc,1986,9~26.

11姚婴等.上海城市生活垃圾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市场研究.环境卫生工程,2000,8(4):175.            

12MartinMedina.ScavengercooperativesinAsiaandLatinAmerica.Resources,ConservationandRecycling,2000,31(1):51~69.  

13DavidJVCampbell.Institutionaldevelopmentforwastemanagementindevelopingcountries.WasteManagement&Research,1999,17(1):1~3.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影响因素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