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与富营养化控制战略研究
摘要:根据滇池水污染防治的决策需求,在系统分析滇池水环境演变趋势和评估演变诱因的基础上,以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方案及容量总量控制方案为基础,提出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问题驱动、调查诊断、规划基础、规划方案、评估调控、规划战略;提出了源头控制、工程控制和末端控制相结合的污染减排对策;通过构建3个尺度、8个分区及4个规划重点的流域污染减排集成体系及情景方案,来实现在2个规划期、3类水质目标、4种社会经济发展情景下的规划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滇池富营养化控制的战略思路。
关键词:滇池 富营养化控制 中长期规划 总量控制 战略
1 引言(Introduction)
湖泊富营养化是当前我国水环境领域的重大挑战之一,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可以为湖泊治理提供引导性和前瞻性的总体思路与方案,因而“规划先行”已成为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基本准则之一(吴舜泽,2009;郭怀成等,2010;宋国君等,2010)。
为此,自“九五”以来,国家针对重点湖(库)制定了一系列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舒庆,2008). 以滇池为例,国家先后批准实施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 年远景规划、“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及补充报告(金相灿,2008;王红梅和陈燕,2009). 在规划的指导下,“十一五”期间,国家和地方政府实施了滇池治理的“六大工程”,共投资约170 亿元用于水质改善,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邓义祥等,2011). 根据监测数据分析,2010 年滇池草海和外海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比2009 年分别下降7. 95%和0. 55%,外海2008—2010 年平均TN 浓度比2007 年下降19. 7%. 尽管滇池水质恶化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从时间序列的趋势分析结果来看,水质尚未在根本上得到改善,且仍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水质受外部自然条件变化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王红梅和陈燕,2009;Yang et al. , 2010;苏涛,2011). 一方面,巨额的治理投资尚未带来根本性的水质改善,而另一方面滇池治理的工程规模仍将不断增大,因此亟需更为科学的滇池治理规划来指导进一步的污染治理与富营养化控制。
详细内容请查看附件部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详细的内容,请点击下载 201207271043007343.zip
下载该附件请登录,如果还不是本网会员,请先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