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水稻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更新时间:2015-03-23 22:17
来源:论文网
作者:
阅读:1602
水稻田释放出的甲烷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稻米又是人类主要粮食产品。荷兰的研究人员在最新研究中发现,种植高产水稻,即可减少稻田的甲烷排放量。
据最新一期美国《全国科学院学报》报道,作为世界一半人口主要食粮的稻米,其植株部分浸在水中时才长得最好。但水稻田中的氧气很快就会耗尽,使土壤中名为产甲烷生物的微生物不断增生,制造出大量甲烷。这样的结果是种植水稻的土地越多,这一地区释放的甲烷就越多。而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
20世纪90年代进行的一项实验发现,雨季稻田的甲烷释放量要高于旱季,但其中原因还不清楚。由于在雨季作物产量也会减少,因此荷兰瓦赫宁恩大学的研究人员设想,甲烷的生成量与作物的收成有关。为检验这一假设,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通过去除一些植株的花朵来控制稻米的收成。他们发现,去除的花朵越多(产量也减少了),甲烷生成量越多。这是因为,花少的植株储存光合作用生成的碳的能力较低。在这种情况下,碳转而被储存在土壤中,土壤中的细菌又将碳转化成甲烷,相反花越多(产量也高)的植株可储存的碳越多,从而使其不会流入土壤,成为产甲烷微生物的养料,从而使甲烷的释放量也会减少。
稻米生产所释放的甲烷目前约占全球甲烷释放量的13%。培育能储存更多碳的稻子品种会有助于减少甲烷的生成量。因此专家提出,应努力培育产量更高、适合农民种植、而且甲烷释放量较低的稻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