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异位除铬保供水安全
在湖北省郧县原十堰博达丰工贸有限公司所在地,为清除土壤残留的铬污染,挖土的最深处已超过6米,相当于两层楼的深度。
郧县环保局局长郝清龙告诉记者,这家企业是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兴建的一家从事电镀工序汽车配套加工企业,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电镀废水。与它同批兴建的还有郧县华泰机械厂、湖北华阳汽车变速系统股份有限公司、郧县金顺工贸有限公司、湖北佳恒科技有限公司、神河汽车改装(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他们在生产过程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排放问题。
“在别的地方对含铬污染土壤有可能就地‘修复’处理,可在我们这里绝对不行。”郝清龙告诉记者,由于多数企业处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最高蓄水位172米以下,蓄水后会处于淹没区域,将严重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安全。因此,郧县采用的是异位修复方案即“污土挖掘——化学稳定——填埋封存”方式对含铬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治理。
“我们加班加点施工,目的是要赶在9月底前全面完成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确保汛后通水安全。”郧县环保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蔡建宝告诉记者。
掘地三尺挖“毒”源
关闭污染企业,将建厂房的砖块转移“消毒”掩埋处理
根据2007年污染普查和2009年动态更新调查结果显示,郧县上述6家电镀企业年排放重金属六价铬10523.04千克。
为确保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地安全,2012年,国家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将郧县确立为重点支持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重点示范区域,先后下达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9100万元,郧县人民政府与企业也相应配套4000多万元,全力对郧县6家含铬污染企业进行污染防治。
一年多来,为了清除铬污染,郧县将其中4家企业关闭。关闭后,他们不仅将建厂房的砖块全部予以转移“消毒”掩埋处理,还将厂房所在地以及厂房下游可能被污染的“毒”源全部“刮除”,最深处超过6米,平均也有1米多深,累计“刮”除含铬污染土壤158232.4立方米。
租地百亩祛毒
异位修复,采取不同处理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置
据了解,关闭4家企业后,为了祛除土壤里的铬“毒”,郧县专门租了100多亩的平地,铺设多层防渗漏材料,四周挡上防护板,然后将4家企业累计158232.4立方米含铬污染土壤等全部转移至此实施“清毒”处理。
项目施工单位、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为高质高效施工,公司为项目建设配备了优秀管理和技术人才,组织行业内知名专家成立了智囊团,购买了先进工程设备和优质工程材料。
“仅消毒处理设备价值就高达1000多万元。”郝清龙告诉记者,整个处理过程实施稳定化固化工艺,对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固废等全部进行固化稳定化无害化处置,然后再进行安全填埋。
郝清龙介绍,对建筑垃圾、污染土壤、污染淤泥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对所有建筑垃圾如混凝土、砖块采取冲洗工艺,冲洗检测达标后筛分破碎进行填埋;对污染土壤破碎后,使用土壤改良机将稳定化固化药剂和土壤按配比参数均匀混合达标后填埋;对污染淤泥处理还要在挖掘前撒还原剂进行预处理,晾干后破碎同污染土壤一样按配比参数搅拌药剂改良达标后填埋。
防止渗滤液外漏
在填埋场底部及边上均铺设国外进口防渗材料,防止污染外溢
在“梯田”般的填埋场平整场地,10多辆挖土机正伸长“手臂”轰鸣着。在记者采访当日正临近中午,尽管天气十分炎热,可在郧县城关镇红桥村一荒坡上,有关工作人员正冒着酷暑加班加点封存填埋场。
“经过化学稳定处理后的土壤全埋在下面,现在这里是一片‘黄’,很快就会变成一片‘绿’。待场地平整完毕,我们会在上面洒些草籽,实施封场绿化处理。”蔡建宝介绍。
记者在填埋场两边看到,一条水泥渠沿坡而下,一直延伸到谷底,这条水泥渠主要是为防治山坡上雨水流进填埋场而修建。
蔡建宝表示,为了给填埋场做好防护处理,填埋场的底部及边上均铺设了3层白色和1层黑色的国外进口防渗材料。
在填埋场两边土坡上,记者尚可以看到深埋于地下的防护“尾巴”:3层白色的防渗膜犹如3床薄棉被,中间夹着一层比皮鞋还厚的黑膜。
据了解,这一套被蔡建宝称为“3加1、白加黑”的防护措施,既可以防止地下水、地上雨水“混”入填埋场,又可以防止填埋场里的渗滤液“外溢”。若填埋场有了渗滤液,也将通过填埋场底部管道“一滴不漏”流入防渗漏水池,水池四周还建有三口检查井,渗透液经检测合格后方可排放。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