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法”精准排查雨水口排污
目前,雨水口受污染情况较为复杂,情况多变。笔者在一线工作中发现,有些突发性河道污染事件的原因大多涉及污染物进入了雨水口。笔者认为,在处置类似问题时,可利用“五步法”进行排查,做到精准溯源,查实症结所在。
一是截污控流,防止污染扩散。一旦发现紧急、异常情况,立即启动应急机制,锁定要害区域,第一时间封堵其余连通雨水口,尤其是最后流入河道的关键雨水口,杜绝“二次污染”。联动管网、水务部门控制现场,固定证据,开展源头性调查,必要时进行污染源性质调查,确定影响环境程度。最后,将受污染水体等进行规范贮存,依法依规处置。
二是溯查源头,精准排查企业。联动职能部门调取雨水井平面图和污水管网分布图,精确锁定受污染区域,开展针对性溯源调查。需要注意的是,对企业规模、员工数量等也需要兼顾,中、大型企业的生活污水日产生量较大,也可能存在生活污水等混接行为。另外,排查企业时容易忽略企业小型实验室和打样间等配套生产间,但某些特定行业,如化工日用品、涂料行业等,配套生产间也会产生一定的危险废物。
三是科学研判,利用科技辅助。在污染源不明、源头难以锁定的情况下,需要借助技术设备进一步彻查。利用管道CCTV检测设备辅助探查,通过数据采集等,找准老化、破损和混接管道。但管道CCTV检测设备适用于探查金属材质管网,对私设暗管中的PVC、PPC等塑料管道还存在一定的探查难度。
四是确定范围,启动开挖工程。确定第一股废水来源后,明确范围,动用工程机械开挖,掘地排查私设暗管、渗漏等现象,顺藤摸瓜找到症结所在。此环节需要时间较长,在施工过程中,应降低环境影响。查清弄明污染物排放原因后,必要时,联动有关职能部门在场,确保责任主体配合执法检查。生态环境部门应立即开展针对性执法调查取证,明确责任主体。
五是分级分类,开展后续调查。依据违法行为和影响环境程度,责任主体的主观故意程度等判定确定裁量,客观、科学评价污染程度,依法查处。同时,根据现场污染情况启动生态赔偿工作机制,通过民间磋商、政府索赔等方式进行生态修复。
作者单位:上海市青浦区生态环境局执法大队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