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水处理 >> 行业新闻 > 正文

发光细菌“试水”,半小时搞定饮用水检测

更新时间:2010-01-04 09:12 来源:文汇报 作者: 阅读:9228 网友评论0

饮用水是否安全?过去需要几天时间通过动物实验知晓的答案,会发光的青海弧菌在半小时之内就可以告诉我们。著名发光细菌研究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朱文杰、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徐亚同合作并带领他们的团队,近日完成了利用青海弧菌检测水质的世博科技专项《快速检测饮用水中有害物质综合毒性的传感仪研制》课题。这一快速、灵敏、可靠的饮用水安全检测方式今年将用于上海世博会。

“在两年多的时间中,课题组通过对市场上销售的瓶装饮用水、多种重金属、常见农药等污染物的检测研究,形成了检测饮用水的全套技术规范方法。该项成果现已转化投产,进入市场。”利用淡水发光细菌进行毒性物质检测,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并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朱文杰对其市场前景充满信心。

据介绍,发光细菌是能发出绿色可见光的细菌,青海弧菌就是这样的发光细菌,一旦接触到有毒物质,发光强度就会受到影响,它们的发光强度和水样中有毒物质的类型、浓度密切相关。所以只要在水样中加入微量青海弧菌液体,用便携式监测仪读取相关数据,饮用水是否安全,在半个小时内就能知道答案。早在上海苏州河治理、汶川大地震后灾区水质安全快速检测中,这个课题已经得到了应用和科学验证。

“由于发光细菌跟一般细菌一样形体微小,而且单个细菌所发出的光也极其微弱,所以肉眼根本看不见。但是如果生长在水体里的发光细菌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使这个水体发出绿荧荧的光。海洋中就有这种现象发生,海水整个都变成绿色的发光体,闪现着绿荧荧的波浪,这就是所谓的‘海火’”,朱文杰教授介绍说,大多数发光细菌都是生存在海洋里的,它必须有一定浓度的钠离子存在,才能生长和发光。

科学家发现,如果要用海洋发光细菌进行检测,必须在淡水样品中添加食盐达到3%,但如此高浓度的钠或氯离子,会影响某些有毒物质的生物学毒性表现,因此根据细菌的发光情况来判断水质就会产生偏差。目前已经命名的发光细菌共18种,其中只有霍乱弧菌和青海弧菌为淡水发光细菌。其中青海弧菌就是朱文杰及其研究生们在上世纪80年代走遍了全国各大湖泊,最终在青海湖中发现的,它生活在青海湖盛产的唯一一种没有鳞片的鱼——裸鲤(当地人称之为鳇鱼)身上,是一种罕见的非致病淡水型发光细菌,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非致病的淡水型发光细菌,是难得的水质检测好材料。

简单、快速培养大量合格的发光细菌,是普及应用发光细菌检测技术的一个关键因素。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朱文杰开始研究青海弧菌的保存和复活技术,最终采用了冻干粉的形式。检测人员拿到青海弧菌冻干粉后,可以保存在-10℃以下的冰箱中,使用前只要加入复苏液,几分钟之后冻干粉中的青海弧菌就会自动恢复活力,作用于检测毒性物质。

朱文杰介绍说,当下使用较多的检测污染物毒性的方法,是从医学毒理学引用过来的小鼠、鱼类或是藻类毒性实验,大多以受试生物的死亡数来判断毒性的大小,一般需几天时间才能有结果。再加上“每条鱼、每只小鼠对毒物反应都不相同,为减小个体差异的影响,每次用大量的鱼或小鼠用于实验,这不仅造成检测工作量增加,而且成本也太高。“而用发光细菌来检测环境污染毒性,其结果跟鱼类、小鼠毒性试验结果相吻合。”

朱文杰举了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水体检测的例子,“在成都、都江堰、绵阳等地,工作人员不但要检测当地河流的水质,很多农民也拿出自家的井水样本要求检测,如果用传统的检测方法,成本就是天文数字,时间也不允许。”而工作人员利用青海弧菌这样的发光细菌,在半小时内就知道了结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发光细菌“试水”,半小时搞定饮用水检测 ”评论
邮箱: 密码: 新用户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