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兰州化物所马铃薯淀粉工业废水利用获进展
马铃薯淀粉是人们常吃常用的食品原料,但其加工过程中大量产生的废水却令人头疼。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日前在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由该所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研究发展中心材料与农业工程课题组承担的相关项目最近通过了甘肃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据了解,每年9月至10月是我国北方马铃薯收获和加工的高峰期。马铃薯淀粉生产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其中最主要的马铃薯淀粉分离汁水浓度高、排放量大,化学需氧量高,且由于含有2%左右的蛋白质,若不及时处理,易腐蚀,直接排放又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由于加工期集中、排放量大、环境温度低等原因,传统水处理技术均难以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普通分离技术提取蛋白效率低,大量废水排放后,会造成生物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
该课题组成功制备了两种高效、低成本的具有絮凝、吸附和高分子交联过滤功能的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专用黏土基絮凝剂,设计开发了一套不间断抗扰动“反向絮凝—超滤”分离装置,专业用于马铃薯淀粉加工分离汁水(废水)蛋白提取回收和废水资源化利用,化学需氧量去除率可达80%,浊度去除率达85%以上,排放出水达到国家污水排放三级标准和农业灌溉水质标准,可直接用于灌溉农田和马铃薯淀粉加工原料的洗涤。采用反向自过滤装置,在絮体溶液浓缩的同时能够保持清水不间断排出,实现了连续脱水,并可回收含水量在70%左右的粗蛋白。
该装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目前正在甘肃腾胜淀粉有限责任公司推广应用。
业内专家表示,该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就一个万吨级马铃薯淀粉企业而言,按照每年处理8万吨淀粉分离汁水、每吨废水可提取回收粗蛋白13公斤计,采用该项技术可为企业新增产值936万元,节约用水7万吨,免除8万吨废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