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PPP莫成政府“独角戏”
8月3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公布了《关于切实做好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有关工作的通知》,同时也有媒体报道,按照工作计划由财政部等20个部门联合推动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第三批示范项目清单于9月初公布。PPP领域改革动作不断。
近年来,PPP模式很火,这项改革也被看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制度创新。为此,在制度设计层面,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陆续出台文件,推进并规范PPP发展;在具体落实层面,财政部已会同相关部门推出两批、232个示范项目。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下滑明显。同时,货币政策边际效益递减,主要依靠财政政策补短板、保民生。不过,在财政收入放缓的影响下,财政收支矛盾日益明显,如果再加上新预算法对地方举债的约束,政府投资也出现瓶颈。与此同时,民间积累了大量资本,亟需找到投资出口。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社会化改革是目前改革的短板,也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着力点,这正为民间资本提供了投资空间。
然而,PPP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目前还欠缺市场化机制。PPP的要义就在于各方平等地参与项目建设,从项目设计起步到最终完成,相关各方都要共同协商。对PPP项目来说,越是能够消除风险减少不确定性,就越能够降低融资成本、越容易吸引投资者参与。但在现实中,地方政府作为参与方相对强势,由此引发的民间资本顾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定价市场化。
其次,PPP的生命线在于融资,但问题也容易出在融资环节。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地方为了加快上项目,通过假的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进行基础设施融资,或者通过固定回报承诺借PPP之名行变相融资之实,加大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另外,PPP运作中还存在资金期限错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社会资本利用短期融资干长期项目,这同样也不能长远。
在PPP的项目推广之初,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作用必不可少,但也不能大包大揽,把PPP项目变成自己的独角戏和融资平台。只有民间资本能够平等地参与PPP项目并获得稳定合理的回报,PPP才能行稳致远。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