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二氧化氯消毒器用于塘池养虾消毒研究报告

更新时间:2008-01-14 14:56 来源: 作者: 阅读:7032 网友评论0

第一章   概述

        近几年来,流行性虾病的大面积爆发,使我国蓬勃发展的养虾业受到了致命打击。面对虾病的爆发,许多虾农束手无策,达到了闻虾色变的程度,给虾农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足够重视养殖环境、工具、饲养水体、池塘和饵料的消毒,二氧化氯消毒剂的成功运用,将给养殖业带来福音。

        纵观虾养殖的全过程,虾病主要有流行性病毒传染引起。病毒传染大致从三个方面传播:

        1、亲虾自身携带通过遗传基因感染仔虾。

        2、水体中致病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生态环境恶劣。

        3、投喂的鲜活饲料所携带的细菌、病毒侵入虾体。发病的高峰期在对虾生长的中、后期尤为突出。
    
        针对以上情况,我公司科技人员经过悉心研究反复试验,总结出封闭和半封闭式养殖新工艺,并研制出专用虾池消毒器。该消毒器设计先进,使用方便。所产生的二氧化氯消毒液经水射泵直接投加到需要消毒的虾池中完成连续消毒过程。

        虾池消毒器所产二氧化氯消毒剂是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粮农组织推荐的第四代高效消毒剂,非常适用于虾,鱼等水产养殖过程中对水体、饵料和养殖用具的灭菌消毒,对控制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有明显的效果,而且不产生抗药性。同时能分解残剩饵料有机污染物,极大程度地改善水质,增加水体含氧量,提高鱼,虾等水产机体创伤的自愈能力。是鱼,虾养殖业防病,治愈体外因细菌病毒引起的疾病的理想药剂。

第二章  池塘养虾技术

一、半封闭式

1、 工艺流程图:



2、示意图:



3、说明

        整个系统由净化池、养虾池、消毒器和辅助设备组成,虾池面积以20~50亩为宜,水深1.5~2米,虾塘以方型或长方形为好,长宽比为1:1或5:3,有条件的设增氧机4台。
净化池以不小于虾塘30%为好,一般10~30亩,进水方式以涨潮纳水和水泵抽水相结合,按条件而定。

        消毒器的安装要靠近进水口,有电的地方需设一潜水泵作消毒器的动力,不便用电时,使用8马力以上柴油机拖动离心泵。泵的扬程25米以上,水量15吨/小时即可。消毒器出口的加药管的布置方法根据现场情况而定。可同时使用加药管增氧。加药管需离池底30cm左右,以木桩楔入池底后,用尼龙绳绑住就行。加药口设4处,要注意分布尽量均匀。

二、封闭式系统

1、示意图



2、 说明

        目前国外推荐的先进的闭环循环系统,所有的水均经过处理,既满足虾池的需要,又不污染其它水质,但由于国内尚无法推广,仅作介绍。

第三章  池塘养虾管理

一、 准备工作

1、 清塘除害

        隔年商品虾出池后,应及时将池内积水排干、封闸、晒池,然后除去池中污泥。池中滩面需每年翻动一次。翌年开春后,在放苗前约一月左右,要反复进水排水浸洗池底2~4次。

2、 池底消毒处理

        净化池和虾池准备好后,至少在放苗前15天,向各池中进水20~30公分,加消毒剂20~30ppm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时,按规程打开水泵和消毒器,按下表操作:

虾池亩数

(亩)

流量计流量

(升/小时)

工作时间

(小时)

池中消毒剂浓度

mg/L

10

2--2

4~5

20

20

4--4

4~5

20

30

6--6

4~5

20

50

6--6

7~8

20



        池底消毒时间为1-2天,消毒后将水放掉。

3、净化池纳水消毒

        净化池消毒好后,可及时纳水并消毒处理。纳水深度1.5~2米,消毒剂按水量投加,每吨水加二氧化氯1-2克,要求消毒后池水消毒剂浓度达到0.1PPm,1天后为0.05PPm左右,2天后降为0.01PPm,可向虾池放水。消毒器如下运行:

 

净化池面积

(亩)

流量计流量

(升/小时)

工作时间

(小时)

池中消毒剂浓度

mg/L

10

2--2

10-15

0.1-0.2

20

4--4

10-15

30

6--6

10-15

50

6--6

20



4、虾池纳水、肥水

        净化池纳水消毒2天后,再向虾池纳水,首次以水深50公分为宜,根据放养密度肥水即可。

二、放苗

        1、放苗前,要测量一下以下数据:水温:>14℃,PH=7 .8~8.6,水深40~70cm

        2、放苗量:1~2万尾/亩

三、日常管理

1、净化池定期补水并消毒

        净化池的水量要及时补足,并按补水量再消毒处理。补水每3天一次,消毒剂使用剂量:0.2~0.5PPm,按每吨进水加消毒剂0.5克计算,按下表进行操作,其它数据类推:

净化池面积

(亩)

水面上升高度(cm

进水量

(m3)

流量计流量

(升/小时)

工作时间

(小时)

10

10

700

2--2

1

25

1700

3

50

3500

5

30

10

2000

6--6

1.5

25

5000

4

50

10000

8



2、虾池补水与换水


        虾池放苗后的早期,一般采取加水,经20~25天,逐渐纳水至水深1.5米以上(满池)时,开始换水。养虾中后期,由于水温明显升高,要坚持每日换水一次,中期每次换水量约占总水体的10%(20公分水高),后期占20%~30%(约40公分水高),水质恶化时,要连续换水。换水时,先排出部分陈水,再进净化水。

3、虾池定期消毒

        养虾中期虾池开始换水时以后,池内水体要定期消毒,每3天消毒一次,每次2小时,投加剂量:0.01~0.02PPm,消毒器操作方法如下:

虾池亩数

(亩)

流量计流量

(升/小时)

工作时间

(小时)

中期

后期

10

1.2—1.2

2

3

20

2--2

2

3-4

30

3--3

2

3-4

50

6--6

2

3-4



4、虾池增氧

        有条件的虾池,池内可设增氧机4台。亦可使用水射器辅助曝气充氧。增氧时间以虾池加满水后开始进行。视水质好坏每天工作2-8小时,后期水质恶化对虾有浮头现象时,须全天工作,并进行大量换水。

5、虾场用具消毒

        虾场用具每周消毒一次,用50~100PPm消毒液浸泡30分钟,或用200PPm消毒剂均匀喷洒处理。

        消毒器的出口浓度见下表:

流量计流量(L/h

0.2-0.2

0.4-0.4

1-1

1.6-1.6

2-2

消毒剂浓度(PPm

100

200

600

1000

1200



6、鲜活饵料消毒

        鲜活饵料投喂前,务必消毒处理,消毒方法是:以100PPm的消毒液,浸泡10~20分钟;或以0.01~0.1PPm消毒液养殖饵料生物1~3天。消毒剂的浓度可从消毒器出口接出,根据需要的浓度加水按倍率稀释得到。

四、水质检测

        仪表配置:水温计、比重计、pH试纸、余氯测试盒,透明度板、溶解氧测定仪

        池水指标:水温:18~30℃ ,最低13℃

                            盐度:16‰~37‰(渐变)

                            溶解氧:>4mg/L

       Ph:7.8~8.7

       硫化氢:<0.1 mg/L

       氨氮:<0.6 mg/L

       水色:黄褐色、黄绿色、绿色、褐色

       透明度:40~60cm

       测定时间:5~6时,14~15时

五、小结

       
以上工艺和数据是经过大量的实际应用得来的,已证明是一套合理、完整的养殖方法和首选预防药剂,但应特别指出,整个工艺和消毒剂的使用都是以防为主,其根本目的是将养殖过程中致病微生物的数量有效控制在传病量以下。目前真正能够医治爆发性虾病的药品还十分罕见,防疫工作无疑是整个养虾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有必要郑重提醒广大养虾业户,树立科学的养殖思想,以“预防为主”,同时结合有效的监控、治病措施,认真按工艺操作,必将为您的事业带来成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二氧化氯消毒器用于塘池养虾消毒研究报告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