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污泥调理技术研究进展

更新时间:2009-01-10 14:49 来源:环境污染与防治 作者: 阅读:3897 网友评论0

摘要: 城市污水污泥产量巨大且成分复杂, 如何对它进行合理利用已越来越受人们关注。综述了污泥调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化学调理、物理调理、化学调理和物理调理联用技术以及微生物絮凝调理技术,展望了今后污泥调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1  污泥的来源及理化性质

1.1  污泥的来源

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 主要产生几大类型的污泥:污水污泥、 给水污泥、 水体清淤污泥、 给排水管网污泥。 此外, 部分工业废水处理中产生一些含有特种废物的污泥, 如放射性污泥等, 通常被纳入有害废物管理。 在上述几类污泥中, 产量最大、 污染程度最高的、 危害最大、 最难处理的当属污水污泥。近年来, 随着城市污水的处理率迅速提高,污水污泥的产生量也不断提高, 现行的污水处理技术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及物理化学方法, 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大量转移到剩余污泥中, 其实质是污染物的相转移,即可溶性的污染物变成不可容的固体。 在水质得到净化的同时, 污水中的污染物质作为污泥被分离出来。

1.2  污泥理化性质

 污泥性质对污泥处理过程有明显影响, 表征污泥性质的常用指标是含水(固)率、 密度、 比阻、 可压缩性、 水力特性等。 污泥减量化技术的选择通常是基于其污泥性质。 化学性质决定了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方向, 一般包括pH、有机物、营养成分含量、热值、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等。 不同类别城市污泥由于组成不同, 其理化性质有较大的差异。 同时, 因为污泥可能的处理方法不同, 污泥性质分析重点相应有所不同[1]。

2  污泥调理方法及应用

目前我国污泥处理费用已占污水处理厂总运行费用的20%~50%, 有效解决污水污泥处理处置问题刻不容缓。 污泥调理是污泥处理处置的关键, 其通过克服电性排斥作用和水合作用,改善污泥的理化性质, 减少与水的亲和力, 增强凝聚力, 增大颗粒尺寸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 提高其脱水效果, 使污泥减容, 减少运输费用和后继处置费用。

污泥调理技术主要包括化学调理、物理调理、化学调理和物理调理联用、微生物絮凝调理技术。

2.1  化学调理

化学调理, 即加入一定量调节剂, 它在污泥胶体颗粒表面起化学反应, 中和污泥颗粒电荷, 增大凝聚力、 粒径, 从而促使水从污泥颗粒表面分离出来。 化学调理法因其效果可靠, 设备简单, 操作方便, 被长期广泛适用。化学调理通常通过投加化学絮凝剂实现,但其缺点是投加量多, 产泥量大, 并且产生的化学污泥不易被生物降解, 排放到水体对人体健康和水环境生态都有潜在的危害作用, 因而它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一般认为,絮凝剂对胶体粒子的作用包括静电中和、 吸附架桥和卷扫絮凝3种, 化学调理是3种作用综合的结果,只是不同絮凝剂起不同的作用。 无机絮凝剂以电性中和及卷扫作用为主, 非离子和阴离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以架桥作用为主, 阳离子有机絮凝剂中低分子絮凝剂以静电中和为主, 高分子絮凝剂同时有中和及吸附架桥。 由于污泥胶体颗粒带有负电荷, 而阳离子絮凝剂的絮凝作用是由吸附架桥作用和电中和作用两种机制产生, 可以中和污泥中更多的胶体,  使得出水上清液的浊度更低。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聚丙烯酰胺类阳离子絮凝剂。 但最近几年也出现了药剂联用调理污泥和非传统化学调理剂调理污泥。

2.1.1  无机絮凝剂

无机絮凝剂按金属盐可分为铝盐系及铁盐系两类;按阴离子可分为盐酸盐系和硫酸盐系;按分子量分为普通无机盐和高分子系两大类嘲。 最早应用于聚集悬浮污泥颗粒的无机絮凝剂出现在1920年。当时,铁盐、铝盐单独使用或联合石灰一起使用, 此类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污泥的混凝、絮凝过程中。但是近年来, 有机絮凝剂开始取代无机絮凝剂应用于污泥脱水和增稠过程。主要原因是由于无机絮凝剂用量很大, 污泥脱水后体积增大, 污泥中无机成分的比例提高, 且易产生二次污染, 增加了后续工艺的投资成本, 降低了处理效率。同时, 无机絮凝剂的应用条件比较苛刻, 一般都有规定使用的pH范围和离子强度范围, 而且在水中的形态也较难确定, 从而限制了它的使用。

2.1.2  有机絮凝剂

将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的优缺点进行比较, 得出了工业处理上一般选择有机絮凝剂的原因:对于同一种污泥, 达到同一处理效果, 所需有机絮凝剂的用量比无机絮凝剂要少得多, 无形中节约了成本;如果污泥最终处置方法采取焚烧法, 使用有机絮凝剂不会降低污泥泥饼的燃烧热值; 使用有机絮凝剂可以得到更高的固体回收率, 在很多污泥处理设备中产生了高固体含量的泥饼。

(1)天然高分子改性型

天然高分子改性型絮凝剂包括淀粉、纤维素、甲壳素、多糖类和蛋白质等类别的衍生物。制备方法主要是以天然高分子链为主链,运用各种聚合方法接枝上丙烯酰胺类物质,然后进行改性,引入阳离子基团。这类絮凝剂的研究开发为天然资源的利用和生产无毒絮凝剂开辟了新的途径,有利于原材料的充分利用,价格低廉、技术简单,可二次降解,产品絮凝性能好,是一种理想的污泥脱水剂。

邹鹏等[2]通过污泥比阻的测定, 分析絮凝剂剂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同时对三氯化铝、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壳聚糖以及复合絮凝剂的絮凝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无论是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都存在最佳剂量, 小于或大于最佳投加量, 絮凝效果都不好。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壳聚糖、三氯化铝的最佳投加质量浓度分别为O.2、10.0、35.0 g/L。与三氯化铝相比,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药剂消耗量要低得多。壳聚糖与CPAM相比,在达到相同的絮凝效果时, 壳聚糖的用量大于CPAM 的用量。将壳聚糖与氯化铝复合, 用两段法应用于污泥调理, 研究这种复合絮凝剂的脱水性能, 实验表明壳聚糖和三氯化铝复合,能大大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

KARMAKAR等 [3]利用铈离子单引发体系以直链淀粉为骨架, 接枝上丙烯酰胺长链, 并以赤铁矿矿石粉末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絮凝实验的研究, 发现在低pH下絮凝效果非常好。 由于此类接枝共聚物的稳定性优于聚丙烯酰胺, 所以在高剪切力条件下,此类物质的絮凝效率要明显优于聚丙烯酰胺类物质。

(2)合成型

应用于污泥脱水的合成型絮凝剂品种繁多, 按可离解基团电离出的电荷类型, 一般可分为非离子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两性型;按其合成方法可分为溶液聚合、乳液聚合、反相乳液聚合和分散聚合等;产品规格可分为粉末状、粒状、球状和薄片状。

刘千钧等[4]以造纸工业副产物--木质素磺酸钙为原料, 通过接枝共聚和曼尼希反应合成了两性木素絮凝剂(LSDC)。对生物活性污泥的絮凝脱水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 LSDC在提高沉降速度、降低污泥含水率和污泥过滤比阻方面有明显效果,优于对比样CPAM。 将木素絮凝剂LSDC应用于生物活性污泥的脱水处理研究发现: LSDC可使污泥的平均沉降速度由原始污泥的1.86 mL/min提高至2.33 mL/min,是原始污泥沉降速度的1.25倍。 过滤比阻则降低至原始污泥的40%左右。无论在提高污泥沉降速度方面, 还是在降低污泥含水率和污泥比阻方面性能均优于对比样CPAM。

2.1.3  药剂联用

对絮凝剂进行合理的复合使用, 不仅可以降低污泥调理的综合费用, 还可以发挥各种絮凝剂的优点, 提高脱水生能。 如无机絮凝剂和两性聚合物复合使用时,可先添加无机絮凝剂, 通过电中和作用使污泥脱稳,然后加入两性高分子絮凝剂进行脱水,这样可以降低两性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投加量,形成高强度的絮凝体;阳离子型聚合物和非离子型聚合物联合使用时,先加入阳离子型聚合物,使其吸附在污泥表面,形成初级絮体,再加入非离子型聚合物,通过水的亲和力和范德华力,吸附在初级絮体上,形成更大的絮体。由于阳离子型、两性型絮凝剂都有较好的脱水效果,为了进一步降低投加量,提高絮凝性,可以采用两类絮凝剂联用的方法进行污泥脱水。

聚合氯化铝(PAC)与壳聚糖(CTS)都具有调理作用,均能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减少污泥与水的亲合力,二者复合使用,比阻降低的幅度将增加,能够更好地发挥无机和有机絮凝剂各自的优点又避免了两者的不足,污泥比阻最先达到低点,滤速较快而且有助于减少金属污泥的生成。刘秉涛等[5]考察了聚合氯化铝、壳聚糖以及复合絮凝剂对活性污泥的调理作用,结果表明,它们都有助于改善活性污泥的脱水,通过比较污泥比阻的变化,观察试验中的矾花生成现象,表明聚合氯化铝/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在污泥调理中不仅效果明显,污泥比阻最先达到低点3×1012 m/kg,滤速较快,而且有助于减少金属污泥的生成,是较佳的调理剂。

LEE等[6]研究了阳离子型有机絮凝剂和非离子型有机絮凝剂联合使用调理污泥。研究表明, 单独使用一种絮凝剂容易出现投加量过大导致脱水效果急剧下降,而联合使用则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阳离子型有机絮凝剂和非离子型有机絮凝剂的联合使用也能加强絮体强度。先加入阳离子型聚合物,使其吸附在污泥表面,形成初级絮体;再加非离子型聚合物, 通过水合力和范德华力,吸附在初级絮体上,形成更大的絮体。形成的混合聚合物的吸附层更密集更扩展,聚合物一聚合物的接触产生了更强的架桥作用,从而加强了絮凝和脱水。

药剂的联用比单一药剂调理所取得的效果要好,而且节省药剂,降低调理费用。但对联用药品之间的投加比例和投加顺序有一定的要求,当比例或顺序不恰当时,效果会适得其反。

2.1.4  非传统化学调理剂调理污泥

NURDAN[7]首次用芬顿试剂调理污泥。研究表明,芬顿试剂中Fe2+和H202的浓度越高,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越好。当Fe2+质量浓度为5 g/L和H202质量浓度为6 g/L时, 污泥的毛细吸水时间和污泥比阻达到最小,分别为15.7 s和6.149×109 m/kg, 此时脱水性能最好。

YOUNG等 [8]用臭氧调理活性污泥并对其经济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适当条件下,污泥臭氧化能够改善污泥的稳定性能和脱水性能。每克干污泥臭氧用量为0.5 g时, 能够去除70%的有机物和减少85%的污泥体积。当臭氧用量低于0.2 g,污泥的过滤性能反而降低,但是在低臭氧浓度下加入化学调理剂即可提高污泥的过滤性能。经济可行性分析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小型污水厂。

2.2  物理调理

传统物理调理主要包括加热和冷冻调理。加热调理可以破坏污泥细胞结构使污泥间隙水游离,改善污泥脱水性能,提高污泥可脱水程度。冷冻-融化调理也能充分破坏污泥絮体结构,使污泥结合水含量大大降低。目前国内外对这两种技术也有一定的研究,但是由于加热调理技术受经济限制, 冷冻调理技术受气候条件的限制,这两种技术难以推广使用。在物理调理方面,出现了其他调理技术。主要为超声波调理技术、微波调理技术以及电离辐射技术,此外磁场对污泥的研究也在不断研究中。

2.2.1  超声波调理

污泥菌胶团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分散性及相对稳定的菌胶团网络结构,其中包裹大量的结合水,因此污泥属于仿塑性非牛顿流体,具有屈服应力特征,而屈服应力的存在使污泥流动性差,脱水困难。当施加超声波作用时,由于空化效应,空化泡的瞬时崩溃将对污泥菌胶团网络结构产生强烈的剪切作用, 最终导致其结构性破坏,降低污泥屈服应力,减少污泥结合水量,减小过滤比阻,从而改善污泥脱水性能。

低声能密度、短时间的超声波调理可减小污泥比阻,如声能密度为0.15 W/mL、超声波作用时间为2 min时,SRT约为初始值的25%[9]。但高声能密度、长时间的超声波调理反而使SRT增大。 这主要是因为经长时间超声波调理后的污泥胞外聚合物解体, 污泥颗粒比表面积增大, 表面吸附水, 导致SRT减小、毛细吸水时间延长,污泥的脱水性能降低。

2.2.2  微波调理

微波调理污泥本质上是加热调理污泥, 但是微波并非从物质材料的表面开始加热, 而是从各方向均衡地穿透材料后均匀加热。 田禹等[10]将微波辐射用于污水污泥预处理, 考察了辐射130 s内污泥沉降、过滤脱水性能的变化, 并通过粒度分布及污泥胞外聚合物含量变化探讨了相关机制, 分析了微波辐射对污泥结构的破坏过程。 结果表明, 适宜的微波辐射可明显改善污泥结构及脱水性, 900 W微波辐射50 s, SV减少48%,真空抽滤含水率由原泥直接抽滤的85%降为71%。 污泥结构破坏是改善污泥脱水性的重要因素, 胞外糖(以每克MLSS计)为15.8~16.5 mg/g时,污泥脱水性最佳。 核酸能较好地指示微波辐射下污泥细胞壁开始破裂的时间, 过量的微波辐射因破坏污泥的细胞壁结构、导致胞内物质大量溢出、污泥黏度增加, 脱水性恶化。

2.2.3  电离辐射调理

电离现象是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物理效果。电离辐射处理污泥的技术是在环境工程领域应用的一个方面。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国外就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 用电离辐射处理污泥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电离辐射对污泥的工艺性能,特别是对污泥的脱水性能的改善, 是很显著的。 电离辐射可以大大改善污泥的过滤能力, 使污泥的比阻减少。 例如经电离辐射处理的污泥的比阻为经巴氏热处理消毒的污泥比阻的1/4。 从电泳淌度的测量可知, 污泥胶粒所荷的负电荷, 由于重带电粒子辐射而减少, 因此使污泥的比阻减少, 从而提高了污泥的脱水性能和过滤性能[11]。 它的特点是处理费用低, 污泥用于农田能起到增产增效的效果。 但不足的是处理装置一次性投资比较大, 而且由于存在核辐射, 安全装置要求高。尽管如此,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等仍建起了工业化生产装置, 运行一直良好。 因此, 此项技术值得参考借鉴。

2.2.4  磁场调理

目前国内在磁场对污泥的预处理方面的研究很少, 而国外已经有人利用磁场来调理活性污泥的脱水性能,并且发现磁场的确对污泥的脱水性能有改善作用[12]。国内李帅等[13]通过对原污泥和磁化后污泥性质的分析, 比较污泥在不同磁场强度、不同磁化时问下的比阻值、抽滤速率和泥饼含水率的变化, 最终得出磁场能够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 并确定出最佳磁化调理时间。

2.3  物理化学联用

基于单独的物理调理或化学调理技术有一定的缺陷性, 近年来出现了物理调理和化学调理联用技术。

朱书卉等[14]研究了超声波结合复合絮凝剂促进剩余生物污泥脱水及其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 复合絮凝剂PAM-PAFC的投加比(质量比)为1:1、投加量为污泥干基0.7%时, 其絮凝效果优于单一絮凝剂,再经20 kHz、400 W/m2超声处理2.5 min后, 污泥体积缩小86%左右,含水率可降至79%, 比无超声作用时污泥干基含水率减少7%左右。 通过电镜观察发现,小功率超声可促进污泥中小团块的碰撞, 增加污泥的絮凝性;投加PAFC后,污泥絮体呈现较为平坦的均匀絮状形态, 存在孔洞;再投加PAM后, 絮体具有起伏不平的链网状结构,形成比表面较大的复杂形体的絮体, 脱水效果优于单独投加PAFC;再经超声处理后, 污泥絮体比未加超声时团聚性增强, 孔洞增大, 脱水性能更佳, 脱水效果优于单独投加PAFC-PAM。

此外, WATANABE[15]将超声波与电解联用调理污泥的研究结果表明: 超声波输出能量、电解电流、污泥悬浮性固体浓度等是影响超声波与电解联用调理污泥效果的主要因素;与超声波单独调理相比, 超声波与电解联用调理不仅可加速污泥水解, 还可节省超声波能耗, 如超声波频率为20 kHz、电解电流为400 mA时, 可比超声波单独调理节省55%的能耗;在进行超声波与电解联用调理前, 先进行短时间的电解调理, 更能有效加速污泥SCOD的释放和进一步减少超声波能耗。

污泥物理调理和化学药剂联合调理污泥, 取得比单独使用污泥物理凋理或化学药剂取得的效果好, 既节约物理调理所需要的能量又节约化学药剂, 降低了化学药剂对环境的污染。 但由于一些污泥调理技术的机制还未完全清晰, 物理化学联用技术目前在国内应用还是比较少。

2.4  微生物絮凝调理

微生物絮凝调理技术是使用微生物絮凝剂进行污泥调理的技术, 其研制始于20世纪70年代, 但是近年来才用于污泥调理。 它包括直接用微生物细胞作为絮凝剂、 微生物细胞提取物质作为絮凝剂和微生物细胞的代谢产物作为絮凝剂3类。

杨阿明等[16]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茵TJ-l, 经165rDNA相似性分析鉴定为奇异变形杆茵(Proteus mirabilis)。 将TJ-l在优化培养条件下所产絮凝剂(MBF)用于污泥脱水, 并与PAM、PAC进行了脱水效果对比。正交试验结果表明, 该微生物絮凝剂用于污泥脱水的最佳条件为: pH=6.5, 1%(质量分数)的CaC12投加量为4%(体积分数), MBF的投加量为6%(体积分数); 在此条件下污泥脱水率可达82%, 比单独投加PAC和PAM的脱水效果好。 同时, 还研究了该微生物絮凝剂在最佳条件下的污泥脱水动力学,并得到了脱水动力学经验方程。

微生物絮凝剂具有无毒、 无二次污染、 可生物降解、 污泥絮体密实、 对环境和人类无害等优点, 但是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水平较低:制备成本较高, 絮凝机制尚无明确解释,且针对性不强, 所以目前微生物絮凝剂主要还是和传统絮凝剂联用调理污泥。 今后应提高其絮凝性能, 对其种类、 成分与处理污泥类型之间关系作进一步的研究, 使其能够单独使用于污泥调理中, 并取得良好效果, 做到真正的无二次污染。

2.5. 其他污泥调理技术

2.5.1  化学污泥和活性污泥联用

CHANG等 [17]和LAI等[18]对化学污泥和活性污泥以一定比例混合进行脱水性能研究。 研究表明,单独的化学污泥即使是加入絮凝剂后,其脱水仍非常困难; 但将其与活性污泥以1:1(体积比,下同)或1:2比例进行联合调理时,化学污泥的脱水性能明显得到提高, 但活性污泥脱水性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当混合比例为1:4,混合污泥的脱水性能相当于活性污泥的脱水性能, 混合污泥所需最佳絮凝剂量小于活性污泥所需量, 结合水含量明显减少。 认为化学污泥作为污泥的骨架而减少混合污泥的可压缩性,增强其脱水能力;同时,絮凝剂用量对结合水的去除也有重要的影响。 虽然化学污泥和活性污泥的联合调理脱水节约了絮凝剂, 但其使化学污泥中的无机物进入液相, 破坏活性污泥的稳定性, 限制了污泥作为资源再次被利用。

2.5.2  制革污泥中铬的生物脱除及其对污泥的调理

周立祥等[19]主要是通过构建一个以70 L生物淋滤反应器为主体的制革污泥生物除铬的工艺来进行试验。实际运行结果表明, 采用特异的硫杆菌TS6, 反应6 d, 制革污泥中Cr溶出率可达到87.4%。 随后进行的污泥沉降与离心脱水试验表明, 生物淋滤具有显著的污泥调理功效, 显著提高污泥沉降与机械脱水性能。 生物淋滤处理的污泥, 经12 h的静置沉降, 污泥体积可减少57.2%, 并且无需添加任何絮凝剂, 即可取得良好的机械脱水效果。 生物淋滤处理导致的污泥体系pH的下降与Fe3+ 浓度的上升可能是污泥沉降与脱水性能得以改善的主要原因。

据推测, 经生物淋滤处理, 随体系pH的下降, 污泥胶体颗粒的负电荷逐渐被中和,电位下降, 胶粒之间双电层排斥作用的降低, 而使胶粒脱稳、 胶体粒子相互碰撞形成较紧实凝聚体, 但这一推测需要进一步试验证实。 据LEE等报道, 经过酸调理(HClO4)活性污泥, 其脱水性能明显提高。 生物淋滤处理具有调理功能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 淋滤过程铁氧化菌氧化产生的较高质量浓度的Fe3+(600 mg/L ),这些Fe3+及其水解产物不但可在带负电的污泥颗粒问充当“桥架”角色, 而且还可将污泥絮状物包埋于氢氧化铁的沉淀中, 从而达到污泥脱稳的目的。

2.5.3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

膜生物反应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处理技术。 由于膜生物反应器的高截留率并将浓缩液回流到生物反应器内, 使反应器内具有很高的微生物浓度和相对较底的污泥负荷并有很长的污泥停留时间, 因而具有很高的出水水质, 使有机物全部被氧化。 有关的实验表明, 应用膜生物反应器不仅可以使高负荷率的污泥得到处理, 而且污泥可以完全被截留并由生物降解。 据有关资料报道, 在错流式膜生物反应器中如果污泥被完全截留,污泥中无机组分没有过大的积累, 而碳的去除率达90%, 凯式氮通过反硝化作用转化为氮气。 目前日本和英国已经将这一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小型的污水处理厂。 使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泥, 目前的难题是膜的堵塞和膜材料的成本。 膜的堵塞使污泥的有效渗水率下降,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冲洗膜, 使膜恢复通透能力。 随着新材料的不断涌现, 低廉的膜系统的实现将成为可能。 Kubota公司已研制出耐高温高压的陶瓷平板膜系统, 并已进入实用化阶段。

2.5.4  湿式氧化技术

湿式氧化对在高温(临界温度为150~370 ℃)和一定压力下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生物处理效果不佳的废水是很有效的。 由于剩余污泥的物质结构上与高浓度有机废水是十分相似的, 因此湿式氧化法也可以用于处理剩余污泥。

湿式氧化处理剩余污泥置于密闭反应器中, 自高温、 高压条件下通入空气或氧气作氧化剂, 按浸没燃烧原理使物泥中有机物氧化分解, 将有机物转为无机物, 包括水解、 裂解和氧化过程。 在污泥湿式氧化过程中污泥结构与成分被改变, 脱水性能大大提高。 湿式氧化可使剩余污泥中80%~90%的有机物被氧化, 故又称为部分焚烧或湿式焚烧。

杨琦等[20]在2 L高压釜中用氧气进行了湿式氧化处理城市污水厂活性污泥的研究, 并对处理后的污泥上清液中氮、磷、重金属变化规律和剩余污泥中挥发分、热量、有机物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 处理后污泥的沉降脱水性能极佳, 对污泥中固体的去除结果也较好。

3  展  望

从污泥调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来看, 应往以下方向发展:(1)药剂联用调理技术应采用无二次污染的调理剂, 并针对污泥的性质对药剂的投加顺序和投加比例作定量分析;(2)开发无污染的污泥调理剂, 进一步提高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性能, 降低成本, 并对其种类、成分与污泥类型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研究;(3)在物理调理方面, 应向降低其能耗方面发展, 并对其调理机制作进一步的研究;(4)加快物理和化学联用调理的步伐,并将其尽快应用于实际。

总的来说,提高污泥的调理效果, 降低成本, 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是污泥调理技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近年出现的污泥调理技术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 今后应加快其研究步伐, 尽快应用于实际, 同时应致力于对其机制的研究, 为其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赵庆祥.污泥资源化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0-12.

[2]  邹鹏,宋碧玉,王琼.壳聚糖絮凝剂的投加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J].工业水处理, 2005, 25(5):35-37.

[3]  KARMAKAR G P,SINGH R P.Flocculation studies using amylase-grafted polyacrymide[J]. Colloids and Surfaces A: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1998,133:119-124.

[4]  刘千钧,詹怀宇,刘明华,等. 两性木素絮凝剂对生物活性污泥的絮凝脱水性能[J].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04,23(3):27-29.

[5]  刘秉涛,娄渊知,徐菲. 聚合氯化铝/聚糖复合絮凝剂在活性污泥中的调理作用[J]. 环境化学, 2007,26(1):42-45.

[6]  LEE C H ,LIU J C .Enhanced sludge dewatering by dual polyelectrolytes conditioning[J]. Water Research, 2000,34(18):4430-4436.

[7]  NURDAN B.Biological sludge conditioning by Fenton’s reagent.Process Biochemistry,2004, 39(11):1503-1506.

[8]  YOUNG PARK K,KYU-HONG A,KYU MAENG S,et al. Feasibility of sludge ozonation for stabilization and conditioning[J]. Ozone: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3,25(1):73-80.

[9]  薛向东, 金奇庭, 朱文芳,等. 超声对污泥流变性及絮凝脱水性的影响[J]. 环境科学学报, 2006,26(6):897-902.

[10]  田禹,方琳,黄君礼. 微波辐射预处理对污泥结构及脱水性能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2006, 26(4):459-463.

[11]  朱开金,马忠亮. 污泥处理技术及资源化利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19-35.

[12]  BIEN B,SIRZELCZYK M. Magnetic and chemical conditioning of sewage sludge[J].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gineering. 2004,30(4):183-187.

[13]  李帅. 磁场对污泥脱水性能影响研究[J]. 环境保护科学, 2007,33(1):12-14.

[14]  朱书卉,许红林,韩萍芳. 超声波结合复合絮凝剂强化生物污泥脱水研究及其作用机理[J]. 化工进展,2007,26(4):537-541.

[15] WATANABE T. Effective sludge solubilization treatment by simultaneous use of ultrasonic and electrochemical processes[J]. Water Sci. Tech..,2006,53(6):37-42.

[16]  杨阿明, 张志强, 王学江,等. 高效微生物絮凝剂用于污泥脱水及其动力学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07,23(9):24-27.

[17]  CHANG G R,LIU J C,LEE D J. Co-conditioning and dewatering of chemical sludge and waste activated sludge[J]. Water Research,200l,35(3):786-794.

[18]  LAI J Y,LIU J C. Co-conditioning and dewatering of alum sludge and waste activated sludge[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4,50(9):4l-48.

[19]  周立祥,周顺桂,王世梅,等. 制革污泥中铬的生物脱除及其对污泥的调理作用[J]. 环境科学, 2004,24(6):1014-1020.

[20]  杨琦,文湘华,王志强. 湿式氧化处理城市污水厂污泥的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1999,15(7):4-7.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污泥调理技术研究进展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