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知识:湿地效益的类型(三):防止盐水侵入
在地势较低的沿海地区,下层基底是可渗透的。淡水楔一般位于较深咸水层的上面,通常由沿海淡水湿地所保持。淡水楔的减弱或消失,会导致深层咸水向地表上移,因而影响生态群落和当地居民的水供应。保持沿海低洼地区的淡水楔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保证了当地社区饮用水和农业灌溉水的供应,并能防止土壤的盐碱化。
地表水
从水道,如:河流或小溪,向外流出的淡水限制了海水的回灌。然而,随着淡水流量的减少(由于过多抽取或排干周围的湿地),海水可沿上游进一步回灌,因此会剥夺当地居民、工农业及生物群落的淡水供应。
据Samarinda(东加里曼丹)的当地人报告,以前只在很少的年份,当旱季长为10-11个月时,海水才侵入Mahakam河的上游,直至Samarinda镇。然而1991年,仅在6个月的旱季后,海水就深入到Samarinda镇的上游地区,这对当地工农业及社区人民的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当地人确信,海水的侵入是由Mahakam水系的湖泊和河流外流量减少所造成的,而外流量的减少又是由于流域内大面积采伐森林所致。(来源:RegionalDevelopmentPlanningAgency,EastKalimantan,pers.comm.)
在70年代中国沿海一带海水倒灌仅限于几个地区,现在从辽宁省到广东省沿海,大面积海水倒灌时有发生,山东莱洲湾海水入侵面积达400余km2,海水入侵以每年400m速度向内陆推进,造成耕地盐化,居民吃水困难。这是由于过多抽取地下水,河流入海流量减少等原因造成的。
从山东莱洲至烟台一段,由于海水入侵,加大地下水含盐量,该区已有6264眼机井报废,4.15×10hm2耕地变成盐荒地。海水入侵使人畜饮水条件恶化,已有30.8×10居民吃水困难。(来源:吴国昌,中国水资源合理开发,保护可持续利用,1993;吴凯,环渤海区域水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1997。)
在某些情况下,河流、渠道和沿岸植被的特点也有助于防止潮水流入河流。直而深的渠道或者皆伐沿岸的植被可能导致海水大量侵入河流,尤其在潮峰期更是如此。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