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根水葫芦有望成为蓝藻治理新利器
蓝藻或遇新克星。近日,记者获悉,一种经改良培育的“巨紫根小柄叶水葫芦”(以下简称“紫根水葫芦”)经试验示范证明可吸附蓝藻,净化水质,有望成为滇池蓝藻治理新的生物利器。
战略攻坚:快速制服蓝藻
据记者采访了解,这种“紫根水葫芦”是由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所长那中元为首的科研团队历时4年,利用普通水葫芦改良培育而成。
所长那中元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紫根水葫芦在正常生存温度条件下,不仅能够快速吸附多种形式和不同程度的蓝藻、富营养物及部分工业重金属等污染水体,还能同时增加水中溶氧,从生态系统上快速建起多层次水平自身净污效应和生态循环净污效应,直接对水污染恶性循环首因蓝藻进行快速制服。
可以说,攻克了世界各国多年花费大量人财物一直都未能有效解决制服蓝藻的难题。”
清洁高效:运行费用节省一半
据那中元所长介绍,以蓝藻污染排名全国第一位的劣Ⅴ类滇池水大规模治理,每立方米水约投入5元左右,年十万亩3~4次部分循环利用,年平均投入约27亿,5年滇池水可达Ⅲ类,部分水域可达Ⅱ类。
与传统截污技术的污水处理厂相比,不包括有效抑制蓝藻功能,十万亩紫根的去TN、TP效果就约等于15个日处理10万吨污水厂加2倍运行费的效果,而污水处理厂即使加2倍运行费,也只能部分截污,而不可能直接抑制蓝藻,因而也不能根本改变滇池水质。
以云南牛栏江调水冲滇池项目为例:云南牛栏江调水冲滇池项目仅工程建设就投入约90亿元,三级提水运行成本每立方米水可能要15元~20元,年调6亿立方米水仅提水运行成本就可能高达90亿元~120亿元,但6亿立方米水并不能有效控制蓝藻,也不能根本改变水质,因此,还需工程费300亿元的金沙江调水工程(运行费不详)。
这些工程完工运行数年乃至十多年后,加之扩建污水处理厂,良田还林还湿地等工程全面运行,到2030年理论上才可能使滇池水有根本性改变,但不等于可达Ⅲ类水。
回报颇丰:投资前景可观
除治理蓝藻污染的强大功能之外,紫根水葫芦还有作为生物质能源等进行二次利用。
“以年种植十万亩紫根水葫芦循环3~4次计,不仅能在5年内使滇池水变成可达游泳标准Ⅲ类水,自身对滇池无任何生态危害,且每年还有112万吨~224万吨CO2碳汇效应做为生物质能源,可产生大量可燃气体,按发电量与柴油比,年可等于14.6万吨至29.4万吨柴油。此外,沼渣、液,均是优质有机肥。同时由于根系大量木质化,也是做纤维板的最佳原材料。”那中元告诉记者。
如果有资金支持,合理加以利用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