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衍生燃料(RDF)焚烧污染物排放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急剧增加,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己成为我国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目前国外兴起的垃圾衍生燃料RDF(RefuseDerivedFuel)可作为供热锅炉、发电锅炉、水泥窑炉的燃料。燃烧后的灰渣可作为制造水泥的有效成分,为垃圾的资源化拓宽了道路。
1 RDF技术
所谓垃圾衍生燃料,是指将垃圾中的可燃物(如塑料、纤维、橡胶、木头、食物废料等)破碎、干燥后,加入添加剂,压缩成所需形状的固体燃料。
RDF 技术可以追溯到1973年。经过30a的发展,技术日趋成熟,已在美国、日本、英国和瑞典等国家大量运用,见表1。美国是世界上利用RDF发电最早的国家,已有RDF发电站3处,占垃圾发电站的21.6%。近年来日本也兴起了建设RDF发电站的热潮,日本NKK、川崎重工、神户制钢等公司展开了RDF资源化利用的相关研究。欧美及日本等国家,迄今已将城市生活垃圾(MSW)中间处理技术推向以RDF为主的处理方式。意大利预计在2003年,将垃圾填埋的处理量从原先的80%降至35%,将其以RDF和其它的处理技术进行处理。可见,RDF技术极具发展潜力。
我国对RDF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仅有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同济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少数几家单位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最近,由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与日本名古屋大学、丰田汽车公司共同研制的垃圾衍生燃料中试热态试验装置,在广州能源所五山园区建成,为我国推广RDF技术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
RDF技术之所以对广大学者和用户产生如此大的吸引力,其原因在于:(1)RDF具有较高的发热量,可以在低于其它燃料单位费用情况下提供热能,将燃烧效率提高8%~12%;(2)MSW经过破碎、磁选、风选及筛选等,制成RDF后体积减小,有利于运输;又因RDF水分减少且在生产过程中加入添加剂如Ca(OH)2、CaO等可防止恶臭产生便于贮存;(3)RDF可在现有燃料处理系统内制做,仅对设备和操作程序作较小改动即可;(4)RDF焚烧产生污染物浓度低,无需增设气体净化设备。
表1国外RDF应用实例
2 RDF焚烧污染物排放特性
1987 年美国的垃圾焚烧已有23%使用垃圾衍生燃料。RDF主要用在移动床和流化床焚烧炉中,上述两种焚烧炉可以使RDF混合均匀并完全燃烧,从而达到最佳的焚烧效果。由于RDF与一般固体废弃物相比具有较高的发热量,因此垃圾衍生燃料焚烧系统的规模通常小于混烧式焚烧系统,且因RDF有较均匀的物化组成,使得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较低,且大气污染物控制和净化设备的投资成本较低。表2对MSW与RDF焚烧污染物的排放进行了比较。可以看出,RDF焚烧排放出来的 NOx、SOx、CO和粉尘等污染物的浓度基本上都小于MSW,其中HCl浓度更低于0.0005%
表2 RDF与MSW污染物排放浓度的比较
2.1NOx及SOx排放特性
Norton 等人(1989年)对美国多处RDF与煤混烧垃圾焚烧厂排放的NOx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NO排放浓度随RDF混烧比例的增加而减少,其原因是RDF的氮含量只有0.5%,低于一般煤的氮含量1.5%,因此,RDF混烧比例增加可降低NOx的排放量。同时,他们收集了煤和RDF混烧时的烟气污染物排放资料,发现混烧时硫化物的排放浓度较单独燃煤时低,这是由于RDF的硫含量较少,而且混烧时,降低了SOx的排放浓度。Raili等人(1996年)讨论了不同比例的RDF、木屑和泥煤混烧后,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特性,结果发现NOx的排放浓度会随RDF混合木屑量的增加而增高。同时,他们对RDF和木屑在流化床中混烧排放SOx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SOx的排放浓度随RDF混烧比例增加而增加。Chang等人(1998年)研究指出RDF焚烧排放的NOx 约为一般垃圾焚烧排放的一半,其原因为一般垃圾中氮主要来源于生活厨余,经预处理分离后,使得RDF中含氮量较一般垃圾低;另一方面焚烧一般垃圾时,由于其发热量较低,在焚烧时需要加入辅助燃油,从而增加了垃圾焚烧时烟气中NOx的浓度。
朴桂林等人(1998年)模拟RDF在流化床中焚烧时污染物的排放行为,研究结果指出当空气比为1时,NOx的排放浓度为0.01%,但空气比若增为2时,NOx的排放浓度增为0.02%。即NO的排放浓度随空气比的增加而增加。他们(2000年)在同样的操作条件下,讨论了NOx排放浓度与燃烧空气比之间的关系,结果指出,当提供二次风时,NOx会随空气比的增加而提高,但排放浓度比没有提供二次风时要低。
Sugiyama等人(1998年)对不同形式RDF焚烧排放NOx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指出粒状RDF比松散状RDF焚烧排放的NOx要高。另外,当添加CaO比例由1.9%增至16.1%(空气比介于0.5~1.5)时,NOx的排放比例亦随之增加。这是因为CaO具有催化能力,并且能够氧化NH,和其它的NOx前驱物所致。CaO和Cl对NO排放的影响结果指出,当空气比介于0~1时,将CaO和Cl添加到RDF中,会促进燃料N转化为NOx;但若仅有CaO存在时,则燃料N转化为NOx的比例较低;若无添加剂时,则其转化比例更少。
2.2CO排放特性
CO是碳氢燃料和氧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间产物,当燃烧过程中氧含量不足时,CO会以最终产物的形式排放至周围环境。且当燃烧温度达到1500℃时,CO氧化成CO的平衡常数会降低,CO的浓度则明显提高。
朴桂林等人(1998年)研究指出,当以12kgh的进料速度进行RDF焚烧试验时,CO的排放浓度高于0.05%,且当空气比由1提高为1.时,CO浓度从0.4%降为0.05%;若将进料速度降低至10kg/h,则可将CO浓度降至0.015%若将空气比由1提高为1.8时,CO浓度则从0.015%降为0.002%,其原因是二次风有助于RDF的完全焚烧,并可降低CO的排放浓度。他们(2000年)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研究了空气比和CO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指出,CO浓度随空气比的增加而降低。
Chang等人(1999年)对一家小型焚烧厂生活垃圾和RDF的焚烧效率以及污染物排放特性进行了评估,其中CO排放浓度虽符合排放标准,但焚烧生活垃圾产生的CO比焚烧RDF高。
Borgianni等人(2002年)研究发现,RDF在氧含量为0.166g/kg时,CO2排放量为最大,表明RDF能够更加完全地进行燃烧,降低CO排放。
2.3HCl和二恶英排放特性
垃圾焚烧除了可能排放一般性污染物外,最令人忧心的是有机有毒物质的潜在危害。二恶英具有毒性大、化学稳定性高、生物降解率低以及在生物体内富集性高等特性。
Sinkkonen等人(1995年)对RDF焚烧生成二恶英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飞灰中二恶英存在以TeCDDs的量为最多;若将RDF和木屑混烧,则TriCDDs、TeCDDs和PeCDDs在飞灰中明显增加,但RDF和泥煤混烧时,二恶英的浓度则降低。
Raili等人(1996年)将不同比例的RDF、木屑和泥煤混烧,研究气体污染物的排放特性,结果显示二恶英浓度皆低于德国的排放标准,二恶英的排放会随燃烧效率的增加而减少。若混合55%的木屑和45%的RDF,则烟气中以1,2,37,8-PCDF存在量较多。
Li等人(1997年)将RDF和60%的煤混烧时发现,当煤中的硫含量和RDF中氯含量的摩尔浓度比为0.64时,则可抑制二恶英的形成。
Sugiyama 等人(1998年)在RDF焚烧过程中添加Ca(OH)和CaO,发现当RDF所含的水分较少时,CaC12的形成量越多;当CaO添加量减少1/2时,底灰Cl的捕捉量减少1/5。当Ca与C的浓度比较小时,Cl-大部分存在于气相中,反之则Cl-大多存在于底灰中,其原因是大量的Ca会与Cl形成固体 CaC12而进入到底灰中。朴桂林等人(1998年)利用流化床研究了RD焚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结果指出,焚烧温度在900℃时HC1浓度为 0.015%,当焚烧温度上升至1000℃时HC1排放浓度则提高为0.03%。他们(2000年)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研究了空气比和HC1排放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当温度在800℃时,HCl排放达到最低(低于0.006%),但随温度增加HC1浓度会再次提高,其原因是CaC12形成的动力速率相当低,所以Cl无法与Ca反应,最后HCl又会再次形成。而温度为800~900℃时去除率可达70%。
Chang等人(1999年)对生活垃圾和RDF混烧时污染物的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指出生活垃圾焚烧烟气中HCl浓度约为RDF焚烧时的2倍。Samaras等人(2000年)研究了RDF焚烧过程中,添加不同化合物对二恶英的抑制情况,结果发现添加尿素可降低28%的二恶英的形成;若添加剂为纯硫,由于硫可阻止Cu/Fe的催化作用且抑制氯化作用,硫和金属在低温时会形成较稳定的化合物,相比之下尿素抑制二恶英形成的作用则较低。
Borgianni等人(2002年)研究了不同吸收剂对HCl排放的抑制作用,结果指出Na2CO3,对HC的去除效果比CaO和Ca(OH)2好。
2.4重金属排放特性
垃圾焚烧过程中常因垃圾中存在许多金属物质如防腐剂、杀虫剂、电池、金属线路板、灯管、墨盒等,增加了焚烧炉灰渣和烟气中金属的排放浓度,从而要求在焚烧炉尾部设置烟气净化设备。
垃圾中所含的重金属物质经高温焚烧后,一部分会因焚烧而挥发,其余部分残留在灰渣中,而挥发和残留的比例则与各种重金属的沸点有关,沸点越高则越易凝结,残留在灰渣中的比例亦随之提高。
Norton 等人(1986年)研究了煤和RDF混烧后重金属的排放特性,研究发现,金属As、Cd、Cu、Ce、Ni、Pb及Zn不论燃烧单一煤或将RDF和煤混烧,其浓度皆随颗粒粒径的增加而增高。在较小粒径的飞灰中,金属Cd、Pb、Sb、Sn和Zn在煤和RDF混烧试验中,排放浓度较燃烧单一煤时要高,当粒径为1~3μm时,金属Cd的浓度则较燃烧单一煤的排放浓度高出4倍。但对金属总排放量而言,煤和RDF混烧所排放微量金属浓度较燃烧单一煤时要低。当颗粒<1μm时,飞灰中硫含量有增加的趋势,此现象可能是因为硫以SO2的形式吸附在颗粒表面上,导致较高的硫含量。同时,他们收集了许多垃圾焚烧厂 RD和煤混烧金属排放的资料,结果发现,焚烧RD时金属的排放浓度比燃烧单一煤要高,如Cd、Cr、Hg、Pb及Zn等;而燃烧单一煤则有较高的As、 Ni、V排放。焚烧RDF时,金属As、Ni、Pb、Sb、Zn、V易聚集在飞灰上,虽然可以通过烟气净化设备收集,但仍有一部分会排至大气中。若将 RDF与煤混烧,则金属Cd、NO、Pb、Zn在飞灰中仍维持相当高的浓度,但金属As及Ni在飞灰中存在的浓度则明显地降低。Kilgroe等人研究了 MSW和RDF在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时,以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吸附金属汞。结果发现焚烧RDF所产生的飞灰含碳量高于2%时,喷入活性炭来吸附金属汞时的去除率>90%,若RDF碳含量低于2%时,则去除效果降为80%。
Danheux等人用气化处理技术将RDF制成气体燃料,试验结果表明,金属Cu多数存在于灰渣中,只有少量挥发到气相中;Mn则有近80%存在于底灰中;Pb和Cd在850℃时易于挥发,且挥发现象随温度的升高而越明显,且只有2%~4%存在于飞灰中,大部分挥发至气相中。因Pb及Cd浓度高于排放标准,试验过程中在温度为900℃时,利用CaCO3,、Na2CO3,及K2CO3作为吸收剂,捕捉烟气中的Pb和Cd。由于MSW中,Pb大多以 PbO、PbCrO3的形式存在,在焚烧过程中,氯容易与铅反应形成易挥发的PbCl2,极少数Pb存在于灰渣中。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RDF作为垃圾处理的新技术已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及应用,且由于其自身的技术特点,使得RDF焚烧污染物的排放浓度较低,并可通过焚烧温度、过剩空气系数、一次风/二次风之比、混烧比、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以及RDF的制造工艺来抑制污染物的生成。但该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仍在RDF制造工艺、焚烧方式和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存在许多尚未探明的问题。特别是对有机污染物(如二恶英、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等)的研究。因此,我们要加快RDF技术的研究力度,尽快推广RDF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促进我国垃圾的综合利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节约能源。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