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三十一名代表委员联名:解决山西水资源危机
山西省9名全国人大代表和22名全国政协委员分别联名向大会递交建议和提案。
“大同和朔州有450万人,人均水资源量仅322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两市群众面临着严重吃水困难。大同市由于缺水,地下水严重超采,年超采量约1亿立方米左右;朔州市由于缺水,一些极具潜力的工业项目不能开工,不少地方群众生活用水只能靠定时供给……”6日,山西省的9名全国人大代表和22名全国政协委员分别向大会联名递交建议和提案,希望国家尽快对万家寨引黄北干线工程立项批复。
提出建议的代表是郭凤莲、马林凤、李悦娥、栗俊平、赵立欣、田喜荣、张复明、吴永平、刘蓉华;提交提案的委员有金银焕、李政文、张平、韩儒英、周然、卫小春、刘滇生、刘泽民等。
山西水资源严重短缺,许多地方由于长期的水资源严重缺乏和超量开发利用造成水质恶化、地下水严重超采、地下水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生态环境破坏、工农业争水矛盾突出等问题。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也十分关注。就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2月18日,山西省人大专门组织部分在晋的全国人大代表再次深入引黄工程进行了视察,并就引黄北干线工程作了重点调研,了解和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代表委员们在建议和提案中说,万家寨引黄北干线工程是解决大同和朔州两市450万群众吃水困难的根本出路,工程经过权威专家和相关部门设计论证且资金到位,建设完全具备可行性和现实性,惟一缺乏的就是国家批复。
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是从根本上解决山西省水资源紧缺的重大战略工程,也是一项利民工程、民心工程。目前,随着引黄一期工程的投入运行,太原人民已经吃上了黄河水。其向大同、朔州供水的二期工程,即引黄入晋北干线工程正在推进立项审批。
据悉,引黄北干线工程早在1993年就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后因资金问题等原因,经国务院同意,将一期工程调整为南干线工程,北干线工程暂缓建设。在南干线工程进入扫尾阶段,北干线工程前期工作重新启动,北干线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报告、水土保持方案、建设用地预申请、移民安置规划、建设资金等前期工作全部准备妥当,并经有关部门批复。
山西省9名全国人大代表和22名全国政协委员说,引黄入晋工程北干线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同和朔州水资源供需矛盾,工程的建设对促进两市经济发展、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北干线对发挥引黄工程整体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引黄工程总干线的引水规模是按照太原、大同、朔州三个地区的需水规模进行设计的,如果北干线能够尽快上马,不仅大同、朔州地区的缺水问题可以彻底解决,而且将使引黄工程的整体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