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修复水生态系统 浐灞生态区成国家级试点
浐灞生态区成为西北首个、全国第十个国家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
去年7月至9月,浐灞生态区委托具有水资源评价甲级资质的西安理工大学水资源研究所编制了《浐灞生态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规划内容主要包括水系整治和修复、污染治理和污水回用、湿地保护与修复等,总投资18.9亿元。目前,浐灞生态区已经完成了一些水生态修复与保护项目,如12座橡胶坝、广运潭、桃花潭及雁鸣湖湿地工程建设。同时完成了生态区水资源及水生动植物调查等基础性工作。
完成六大水生态保护工程
浐灞生态区成立前,该区域洪水灾害频繁、水环境污染严重、垃圾围城、河床下切。为做好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浐灞生态区完成了六大重点水生态建设工程。
防洪工程。建成百年一级生态化堤防36公里。
大水大绿工程。新建橡胶坝4座,新增水面面积7000亩,累计形成水面1.5万亩,新增绿化面积5000亩。
浐河碧水工程。沿浐河两岸铺设截污管道21公里,封堵排污口25个,将排入浐河陇海铁路以上的污水引入市第三污水厂,浐河陇海铁路以下的污水暂时引至浐灞汇合口以下,使浐河城市段水体水质由原来的劣Ⅴ类水达到地表Ⅲ~Ⅳ类水标准,浐河城市段的污染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广运潭生态景观工程。关闭了灞河沿线22个沙场,利用原有大片沙坑和河滩地,建设大小不一的人工湖泊,引入灞河水源;一期广运潭生态景观工程总规划面积3700亩、水面1200亩、绿地面积2500亩。
桃花潭生态景观工程。就地改造米家崖垃圾场,在确保河床行洪安全的前提下,修建河心岛,新修堤防6公里,形成水面860多亩、岛屿220亩。
雁鸣湖湿地工程。利用堤外原有沙坑自浐河引水,形成五个首尾相接的串形湖泊,形成全长6公里、宽0.5公里、总面积达1000亩的湖泊型湿地。
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浐灞生态区管理局副局长李学军表示,通过水系整治和修复工程的实施,我市人均可增加绿地面积约1平方米;浐灞河亲水岸线比例增至75%。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的实施,可新增湖泊湿地5处、面积1350万平方米;同时河道内还可以由拦河造湖形成湖泊14处(灞河与浐河各7处),面积900万平方米。天然河道整治以后,将与扩大的水面一起,全面改善生态区的动植物栖息环境,特别是恢复种群数量。生态景观建设与生物工程的实施,可以新增绿地面积81万平方米;同时新建的道路、护岸等实施可以有效改善生态观赏环境,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日前,水利部在西安召开评审会,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将浐灞生态区列为西北首个、全国第十个国家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