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里淘金 “洋水务”布局中国
就在中国水务改革“一卖了之”模式盛行,外资高溢价策略一路攻城掠地、所向披靡的时候,西安自来水公司却对国际水务巨头法国威立雅说不,并将重新制定的《西安市水业资产重组框架方案》上报西安市政府。
“如果西安市自来水公司改制方案最终获得通过,将是很有意义的事件。它会直接影响水务改革的方向。”中国城镇供排水协会李振东曾向媒体作出这样的评价。
水里淘金 “洋水务”布局中国
在2008年水业高级技术论坛期间,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对中国水务行业的市场前景提出了自己的理解,按照规划,中国城市化率将提高到65%,未来十五年环境服务业的服务人口将增加到8亿,污水处理服务的覆盖率将进一步提高,加上服务价格增加,供水、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的主业收入将达到每年2400亿元,并形成稳定的现金流,“水务行业将成为国民经济中收益稳定的重要产业”。
水利部发布的《2007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也显示出中国水务市场的庞大,我国实行水务管理的地区共有自来水厂2804座,年供水总量178.2亿立方米;水务污水处理厂565座,污水处理能力3035.7万吨/日。仅在2007年1-5月,水的生产和供应行业便已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29,504,982千元,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26,407,694千元,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27,204千元。
巨大的市场前景,再加上宽松的环境,使得现阶段国内水务行业投资、并购、重组风起云涌。威立雅,这个全球最大的水务集团在中国的投资已经接近10亿美元,在41个城市拥有62个项目,涵盖垃圾处理、水务管理设施、能源项目等各个领域。
六年风雨 溢价收购造迷局
2002年12月,建设部发布《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对包括水务在内的公用事业实行特许经营制度,明确了城市水业改革与推荐市场化为主要方向。自此中国水务市场得以盘活,以威立雅为代表的外资巨头,以首创为代表的大型国企纷纷“下水”。但是,近六年的时间过去了,人们发现“水下的世界很浑浊”。
2002年威立雅斥资近20亿元,以净资产三倍溢价收购上海浦东自来水公司50%股权。
2004年柏林水务联合体以4.8亿元的转让价格收购资产价值2.6亿的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2007年1月29日,威立雅以17.1亿元高价获得兰州供水45%股权;2007年3月,威立雅以9.5亿报价击败中法水务和首创水务,获得海口水务集团50%股权;2007年9月27日,威立雅斥资21.8亿元夺得天津市北水业49%股权转让项目,这一出价超出净资产额3倍……
高溢价,又是高溢价,外资巨头们依靠雄厚财力硬生生地把中国水务价格战打成了持久战。在备受业界瞩目的江苏扬州自来水股权转让项目中,中法水务投资有限公司以高出净资产近5倍的8.95亿元报价居于榜首,其竞争对手亚洲环保和金洲控投的报价却仅为2.5亿元以及1.92亿元,就连一向“手硬”的威立雅也以3.98亿元的报价甘拜下风。
国有产权在流转中实现增值,原本是符合国家利益的好事,可就在地方政府高溢价向国际水务巨头出让水业资产的背后,各种担忧的声音却一直未曾消失。像威立雅、中法水务这样的集团能否通过正常渠道获得满意的收益率?公众是否将要为高额水价买单?水务改革是否会形成新的垄断?本土水务企业被边缘化是否会带来中国未来“水危机”?太多的质疑已经把中国水务搅成了一个迷。
民生大计 国进洋退新模式
一般来说,水的私有化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政府将整个水的处理和输送系统完全卖给私营公司,比如英国;第二种以法国为代表,私营公司从政府取得特许权或租约,承包供水服务系统,从供水服务系统获得的全部收入都归公司所有,第三种模式,是私营公司与政府签订合同,负责管理供水服务,从政府收取行政管理费。其中以第二种模式最为普遍,常被称为公私合作模式,我国现行的水务改革也更接近于公私合作模式。
威立雅水务全球首席执行官安东尼·弗莱罗曾表示,在特许经营行业中,企业无权制定价格,是政府根据需要进行调价。而事实上,威立雅自1997年在天津获得第一个项目起,到2007年,天津居民生活用水的价格已由每吨0.68元提高到目前的3.40元,10年里水价上涨近5倍。
在长达30年到50年的特许经营期内,水价的不断上调或许还不是国际水务巨头最重要的盈利模式。根据协议,在特许经营期满后,运营企业一般会通过有偿转让和无偿转让的方式,将水务资产移交给当地政府。以威立雅兰州项目为例,威立雅与兰州市政府签订的是有偿转让协议,也就是说,兰州政府最终要从威立雅手上把这些资产买回来。在30年的特许经营期限内,产权的权重和不确定性必将加大,威立雅能把这些资产做到多大,至今没有也不会有一个确切数字,但可以肯定的是,30年后的威立雅一定会把投资和预期利润全部收回。
《水资源战争》的作者莫德·巴洛,是加拿大最大的公益组织加拿大人委员会主席,他在书中把水看做是“21世纪的蓝色金子”,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约旦国王侯赛因甚至表示:“我将永远不会与以色列开战,除非是为水”。
“因水短缺而引起的战争可能在像墨西哥和中东这样的地区爆发”,莫德·巴洛指出,“中国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不得不改变经济结构以应对水资源严重短缺困境的国家。”
毫无疑问,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水的世纪”,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而言,水的意义尤为重大。“水务业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认为,“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每一笔资金后面都蕴藏着相应的代价,需要在其它的方面或者今后的时间里逐步拿回。”就在2007年7月,威立雅旗下的青岛威立雅水务运营有限公司被曝出涉嫌向自来水管道排放污水,从而引发巨大争议,关于外资溢价收购中国水务的阴谋论不断见诸报端。
溢价是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利益的平衡,资产转让的价格和投资回收都会计入成本,并最终影响水价,除此之外,由于水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发展资金投入,国内水务企业在资本、技术、管理各个方面均无法与国际水务巨头抗衡,所以在目前阶段,高溢价实际已经对全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因此,西安自来水公司反对威立雅收购国有资产,以及中国城镇供排水协会会长李振东以“水协”和个人名义上书国务院,力陈外资高溢价收购中国水务资产带来的可能“隐患”,都可以看做是对当下中国地方水务“一卖了之”做法的积极抗争,毕竟中国地方水务虽然存在政企不分、行政过度干预企业经营自主权的问题,但并没有“病入膏肓”、非卖不可。
水业改革发展到现在,应当摒弃以往引进外资、溢价转让的思路,转而充分考虑城市供水事业公共性、公益性强的行业特点,将自来水厂和排水中的污水处理厂等盈利项目,与配套管网等非盈利项目相配套,从而实现企业并购理论中的重组效应和协同效应。与此同时,政府应建立并健全规范的监管体系,在通过引入资本力量解决水业问题的同时,对新体制进行有效监管,这或许才是李振东所期望的“水务改革的方向”。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