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被污染我们喝什么 南京研究应急水源
2004年1月,沱江污染;2005年11月,松花江污染;2007年6月,太湖蓝藻爆发……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重大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故,给南京市的饮用水安全敲响了警钟。对于“靠江吃江”的南京来说,万一江水出现突发性污染,我们还能喝什么?记者近日从南京市水利局获悉,有关应急饮用水源地的研究自去年年初开展以来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而且这些成果将被吸收进正在编制的《南京水资源综合规划》。
南京饮用水安全“软肋”:过于依赖长江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的博导方国华,是“南京市应急饮用水源地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她告诉记者,南京市长江上现有5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南京夹江、上元门—燕子矶、江浦—浦口、上坝、大厂扬子,水源均取自长江。全城90%的城市供水依赖长江。“靠江吃江”虽然便捷,但也存在不小的风险。方教授分析说,这主要是因为南京地处长江下游,很容易受到水上交通运输、岸边码头和上游水污染下泻突发事故的威胁。例如,1985年-1995年,长江的船舶油类污染事故就有767起,每年沉船造成的油污染有100多吨。此外,每年长江运输中产生的生活垃圾高达18.4万吨,这些垃圾日积月累也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事故。所以,虽然“十五”以来我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但由于主要水源地集中在长江两岸,一旦发生严重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整个地区可能会出现无水可供的局面。
据悉,江苏省建设厅去年便要求所有县以上城市供水都必须开辟备用水源。目前,江苏95个市、区、县中,已有21个建立了双水源。
哪些水源适合作为应急水源?
专家们把每人每天50升水作为应急时期的供应标准,这个数字大致相当于一个人平时用水量的1/3—1/4。针对水污染突发事故而言,应急水源地起码要能保证供应该地区人口3天的应急用水量。我市的湖泊和中型水库是理想的应急水源地。
不过,百姓熟知的玄武湖、莫愁湖、花神湖、紫霞湖等,由于水质或者管网建设问题,全部落选。而一些关停水源地却进入了“候选名单”。方国华解释说,关停水源地主要是一些乡镇水厂的水源地。这些水厂就近从内河、中小型水库或地下取水,由于制作工艺简单,供水水质得不到保证,在我市实现区域联网供水后,将被逐步取缔。但它们最大的优势是拥有现成的取水工程和供水管网,方教授建议保留近期这些水厂及其供水设施,在突发事故发生时,可以紧急启动,减轻供水压力。
在研究中,专家们还针对各种突发情况,设计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单一水源地受损怎么办,两个或两个以上水源地受损怎么办,长江水源地全面“瘫痪”怎么办,遭遇连续干旱或者特旱年怎么办……
例如,万一江水遭受特大水污染事故,长江水源地全面“瘫痪”,600万人面临供水危机时,应急预案建议,我市一方面从溧水县中山、方便等中型水库引原水进入城市水厂,另一方面通过关停的乡镇水厂向周边地区供水。为此,专家建议加强秦淮河、滁河等骨干河道的日常保护,突发事故时,可充当引水通道,局部水质较好的河段还可作为应急水源。同时通过蛇山翻水站和湫湖翻水站引石臼湖水,保证主要湖库蓄水量。此外,在六合、老山、栖霞、高淳的地下水丰富地区,布设取水构筑物,平时进行适当维护和保养,使其能满足应急需要。“但从环保和开采成本考虑,使用地下水应急只能作为局部应急之用。”方教授强调。
当务之急:实现区域联网供水
实现区域联网供水后,主城如遇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固城湖也可向主城返向供水。但是由于高淳的供水网络至今还未与市区联通,一旦发生长江污染事故,市民也只能“望湖兴叹”。
“这是我们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区域联网。”方国华说。
记者从市水利局了解到,今年我市城乡供水联网联供,将实现80%乡镇区域供水覆盖。但是城乡区域全覆盖,管网互联互通,还要到“十二五”期间。
方教授说,目前南京供水管网的覆盖率尚未达到要求,而且不少管道由于铺设时间较长,易爆管,供水安全不能得到保证,因此在管网建设中既要重视原有管网的改造,还应考虑应急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管网,使管网运行更加经济合理。
方教授认为,我市备用水源地目前的保护情况并不十分理想。“虽然一些中型水库通过产业调整,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污水排入水体,但一些水库如何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加强对水源的保护,还是个需要给予充分重视的问题。”她建议,建设水源拦蓄工程保护水源,并且全面开展应急水源地水污染治理工作,建立应急水源地水量水质监测系统。同时,尽快建立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系等。
据悉,这些研究成果和建议,将在下月定稿。即将定稿的《南京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将吸纳有关成果和建议。届时,有关“万一长江被污染,我们喝什么”的问题,将不只是停留在人们心里,而被未雨绸缪地写进规划。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