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用水巨头签公约 限制矿泉水致癌物浓度
中国饮用水巨头近日签署公约,限制矿泉水中致癌物质溴酸盐的浓度。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曾对104种矿泉水的溴酸盐含量进行抽查,其中13种矿泉水的溴酸盐含量超标,质检总局将出台新的《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进行规范管理。
《广州日报》报道,从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获悉,中国包括怡宝、娃哈哈、康师傅、农夫山泉、百事可乐、益力、景田、黄果树、雀巢、椰树、云南大山、达能依云十家包装饮用水巨头共同签署了中国包装饮用水行业首个公约。
《公约》要求,生产过程使用的加工助剂、包装材料、加工工艺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法规要求。《公约》还要求水站仅负责产品销售和配送,严禁灌装生产行为。
此外,公约也对于原水及水源地的保护提出要求。其中,生产用原水必须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不得使用中水以及受到污染的水进行生产。天然矿泉水、天然泉水以及其他天然水生产企业,应按照相关标准和法规对水源地进行严格保护,设立卫生防护区。
对于早前矿泉水行业溴酸盐致癌传言,《饮用天然矿泉水》新国标已经定稿,目前正在向国外通布,通布完成后两个月后实施。
在新的国标中明确了对矿泉水溴酸盐浓度加以限定在应低于0.01毫克/升的水平,明确于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等国际矿泉水标准接轨,同时“菌落总数”删除,转而新增限制有害细菌。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曾在官网上透露,最近开展了瓶装水中溴酸盐国家监督专项抽查工作,检测的104种瓶装水有13种产品溴酸盐含量超过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限量要求。
矿泉水新国标主要变化:完善了天然矿泉水的定义;界限指标去掉1项“溴化物”;限量指标增加3项 (锑、锰、镍、“溴酸盐”)、修改3项(镉、砷、硼),删除4项(锂、锶、碘化物和锌);污染物指标增加2项(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矿物油);微生物指标增加3项(粪链球菌、绿脓杆菌和产气荚膜杆菌),删除1项(菌落总数)。
溴酸盐是在各个饮用水行业厂家大量使用臭氧进行杀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的一种毒副产物。由于国家的饮用水标准对菌落总数要求非常严格,因此,用臭氧消毒公共饮用水所产生的无机消毒副产物溴酸盐,是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为2b级的潜在致癌物。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