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莞首家供应优质水的示范性水厂竣工正式投产

更新时间:2009-10-09 09:37 来源:东莞日报 作者: 阅读:871 网友评论0

 东莞市东江水务有限公司第六水厂(以下简称“第六水厂”)坐落于东城鳌峙塘,地处东江南支流的南岸,原水取自东莞的母亲河——东江。第六水厂总占地面积约318.24亩,采用现代、简约的建筑风格,是东莞市首家采用深度处理工艺生产优质水的花园式现代化水厂。厂区内将设国家级水质检测中心、区域供水调度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和科研中试基地。

第六水厂一期净配水厂工程设计供水规模为50万立方米/日,工程总投资约8.96亿元,其中,厂区投资约4.73亿元(包括一期深度处理工程投资约1.5亿元),配套管网投资约4.23亿元,供水范围拟覆盖市中心区及寮步镇、长安 镇、大岭山镇、松山湖高科技产业园区。该工程于2005年5月启动,历经四年多的紧张建设,经过深度处理工艺处理的优质水于今年9月28日正式向市中心区供水。第六水厂的建成是东莞市委、市政府为市民办实事而打造的一项民心工程,将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作为东莞首家供应优质水的示范性水厂,第六水厂也将带动整个东莞市供水事业逐步向发达国家的供水水平看齐。

【工程缘起】经济增长急需增加供水能力

从20世纪80年代起,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东莞市的经济开始飞跃发展,对城市供水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更科学、系统合理地利用和统筹已有的供水设施,市政府于2002年1月正式成立了东莞市东江水务有限公司(下称“东江水务”),统辖政府投资建设的市第三、第四、第五共三家大型水厂,并对其不断进行扩建。至2006年,东江水务日供水能力达到235万吨;供水干管总长度达到300多公里;供水范围包括莞城、南城、万江、长安、虎门 (论坛 新闻)、高埗、麻涌、寮步、大岭山和松山湖等二十多个镇街,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大型供水企业。

然而,供水能力的增长仍然不能满足我市经济增长的用水需求。因此,兴建市第六水厂很快被提上议事日程:

2003年7月1日,市委常委、副市长联席会议召开,正式讨论并通过了市属重点工程第六水厂的建设问题,同意第六水厂选址在东城鳌峙塘。在市政府、市城管局和东城街道办的大力协调和帮助下,东江水务克服了种种障碍,终于完成了征地和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2005年7月,第六水厂一期常规制水工艺工程建设正式动工,并于2008年12月竣工和试投产。

2007年11月,第六水厂一期深度处理工艺工程建设正式动工,已于2009年5月1日进行了试供水,9月28日正式竣工投产,向市中心区供应优质水。

在建设期间,为把这项市重点工程打造成“阳光工程”,第六水厂工程建设严格引入监督机制,东江水务始终依法进行招投标,确保整个工程建设优质、高效地完成,通过强化工程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等各项有力措施,保障了工程的顺利完工。

【建设理念】超前谋划高标准新工艺

建设第六水厂是市政府在进行了大量系统、科学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出的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它既是东莞市的重点工程、示范工程,更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本着建设“高标准、新工艺、自动化”示范水厂的理念,在第六水厂建设过程中,市城市管理局和东江水务考虑到广大市民对生活用水的水质要求日益提高,加上经济社会双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迫切要求,第六水厂的建设理念自筹建之初就已定下基调:水厂建设必须由“量”向“质”进行转变,决不能仅仅追求供水量,增加企业效益,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提高出厂水的水质,追求良好的社会效益,造福东莞市民。

市城市管理局和东江水务及有关设计院,通过学习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和进行大量的科研活动,并且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对东莞的供水环境进行反复论证后,正式确定了第六水厂的工艺流程为“常规工艺+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即深度处理工艺)。

2006年,国家颁布了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城市供水的卫生要求作了大幅度的提高。检测指标由原来的35项增加到了106项,对于其中关键的有机物、微生物等指标也提高了标准要求。新标准于200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标准的颁布进一步验证了当初决定第六水厂上深度处理工艺项目的预见性,工程建设理念的超前为我市全面贯彻新的生活饮用水国标夯实了基础。同时,把建设第六水厂作为促进东莞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和东莞市供水行业的标杆工程,也是东莞供水工作“五年三步走”战略的重要一步,对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工艺亮点】一流技术设备产出示范优质水

1.一流的工艺技术

第六水厂作为东莞首家采用深度处理工艺生产优质水的示范水厂,试产期的出厂水经过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GB5749~2006)106项指标的水质标准,是向用户提供真正意义的“优质水”(有关深度处理工艺工程的介绍详见“水质知识话你知”)。

第六水厂的投产,标志着东莞结束了没有规模化深度处理制水工艺的时代;标志着全市供水工作向贯彻新国标、全面提升饮用水水质迈上了新台阶;标志着东江水务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为组建供水企业集团、打造我市供水行业航母级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我市供水行业的一件大事,也是东莞市市民的一个福音。

目前在珠三角地区仅有广州和深圳的个别水厂采用了这种深度处理工艺。第六水厂建成以后,将使我市的城市供水规模、质量不仅在珠三角的地级市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全国也属先进水平,必将全面提升我市的城市品位和改善市区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并成为我市供水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2.先进的设施设备

一流的工艺技术需要优质的设备作为支撑,第六水厂在优选国内知名品牌设备的基础上,还引进了国外的先进设备,如从瑞士引进处理工艺中最关键的臭氧发生器,从德国引进气动阀门,大量在线监控设备均采用了国际上的一流品牌。厂区内设全自动化监控中心,全厂各岗位均可实现自动化操作,既全面提升了设备水平,又有力保障了生产质量。

3.强大的科研后盾

值得一提的是,第六水厂工程还包括建设一个国家级的水质检测中心和一个中试基地,建成以后,将成为珠江三角洲又一个水质科研中心,不仅为东莞,也将为全国的供水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第六水厂配套管网工程计划于2009年底全部完工,全面投产后,供水范围将首先覆盖中心市区(部分区域)及松山湖高科技园区。随着第六水厂的投产,市城市管理局和东江水务将通过这个示范水厂,总结其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于下一步重点研究将先进的水处理工艺进行推广应用,使全市人民早日用上更为优质的自来水。

■水质知识话你知

第六水厂深度处理工艺

净水深度处理工艺是指在常规净水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基础上,增加新型净水工艺,以提高供水水质,应对水源污染及突发事件。

第六水厂是我市首家采用国内先进的深度处理工艺的水厂,除对常规净水工艺进行强化外,还增设了“预臭氧氧化”、“主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过滤”处理工艺(见《第六水厂生产工艺流程图》)。

“预加臭氧氧化”主要作用有以下三方面:

a.降低水的色度,对水中铁、锰进行有效氧化,为沉淀过滤提高去除率和除色效率创造条件,同时起到氧化部分有机物和藻类的作用;

b.替代原有预加氯的助凝作用,避免在水源有机污染较严重时加氯引起的三氯甲烷前驱物质超标现象,并减少加氯对生物活性炭滤池生物作用产生不利的影响;

c.提高待处理水中溶解氧,在原水氨氮较高时为砂滤去除部分氨氮创造条件。

在常规工艺流程后增设“主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过滤”工序,旨在进一步去除水中各种微量有机污染物、氨氮、农药、藻毒素和环境激素等,还可以降低水中的可同化有机碳含量,提高出厂水的生物稳定性,减少消毒的氯投加量,降低管网中的细菌复生后出现的二次污染风险,提高其长期饮用的健康安全性。同时,还可以大大改善出水的臭味指标,使所供自来水无臭无味,提升饮用水口感。

此外,第六水厂还针对东莞水源pH值偏低的情况,采用了投碱工艺,以提高水的pH值,使自来水水质保持弱碱性,更加符合人体健康要求,改善人体内环境。

一流的工艺技术需要优质的设备作为支撑,第六水厂在优选国内知名品牌设备的基础上,还引进了国外的先进设备,如从瑞士引进处理工艺中最关键的臭氧发生器,从德国引进气动阀门,大量在线监控设备均采用了国际上的一流品牌,厂区内设全自动化监控中心,全厂各岗位均可实现自动化操作,既全面提升了设备水平,又有力地保障了生产质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莞首家供应优质水的示范性水厂竣工正式投产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