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名湖各有美丽与哀愁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西湖、东湖、滇池、洱海、抚仙湖……这些湖泊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但真正游遍这些名湖的人恐怕并不太多。3日下午,在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市长论坛上,这些湖泊通过投影逐一亮相,让会场上的人以及收看电视直播的观众一个下午游遍九大名湖。更为难得的是,九大名湖的“守护神”——所在城市的市长充当“讲解员”,向世人报告名湖的“美丽与哀愁”……
名湖健康参差不齐
湖泊是大地的眼睛,九大名湖的健康状况,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与会市长逐一介绍了湖泊的现状,令人欣喜的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保护得最为完好,健康状况最优。
九江市市长曾庆红介绍,鄱阳湖是中国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被富营养化的湖泊。鄱阳湖的水质一直保持在Ⅲ类水体水质标准以上,温家宝总理2007年4月视察江西时指出:“要保护好鄱阳湖生态环境,使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
但太湖、巢湖、滇池的健康状况堪忧,全部被列入国家“三湖三河”治理计划。合肥市政府副秘书长柴修发介绍,巢湖是中国的第五大淡水湖,上个世纪末以来,巢湖水污染加重,水质在Ⅴ类和劣Ⅴ类间徘徊。昆明市副市长王道兴介绍,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滇池逐步被污染,目前滇池水质在Ⅴ类和劣Ⅴ类之间。
洱海的健康状况最为曲折:大理白族自治州副州长许映苏介绍,1996年和2003年,洱海两次大规模暴发蓝藻。2003年,洱海局部区域水质下降到了Ⅳ类,部分水域首次出现了V类水质。经治理,自2004年以来,洱海水质持续得到改善并总体保持Ⅲ类,2008年有半年以上达到Ⅱ类水质。
名湖健康缘何亮“红灯”
从市长论坛透露的信息来看,绝大多数名湖健康状况亮起“红灯”。人们不禁要问,是谁给“大地的眼睛”掺了沙子?
岳阳市委常委、副市长韩建国说,改革开放30年来,环洞庭湖地区的工业发展较快,特别是造纸、化工、食品加工等对洞庭湖的污染比较严重。
昆明市副市长王道兴说,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流域内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过度开发,水资源日益匮乏,面源污染控制难度加大,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原因,致使滇池污染严重。
大理白族自治州副州长许映苏说,随着洱海流域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区域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洱海的环境保护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健康状况一度亮起“红灯”。
为名湖“刮骨疗毒”
名湖健康受损,急坏了名湖的“守护神”——所在地政府,纷纷为名湖“刮骨疗毒”。
大理白族自治州在这方面成效最为显著,环保部去年12月向全国推广洱海的保护治理经验——“循法自然、科学规划、全面控源、行政问责、全民参与”。
现在闻名全国的“河长制”就是大理首创,当时制定了大理市和洱源县河(段)长管理办法,明确每一条河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将环境质量目标责任制落实到人。
岳阳市治理洞庭湖污染也颇有“壮士断腕”的决心。2006年以来,该市全力整治洞庭湖周边造纸企业,共关闭61家再生纸厂和1条化学制浆生产线,整治41家,洞庭湖总体水质由整治前的Ⅳ类提高到Ⅲ类。
杭州市则投入巨资,开展了规模浩大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该市曾花四年时间对西湖底泥彻底进行疏浚,平均水深由浚前的1.65米加深到2.5米,大大增加了西湖水体的库容量,提高了水体的缓冲能力。
名湖明天更美好
在市长论坛上,各城市也描绘了名湖的发展蓝图,其中武汉市的“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以宏大的气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武汉市市长阮成发介绍,“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是一个以东湖为核心,在湖泊汇水面积376平方公里、国土面积436平方公里区域内,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打造生态新城的湖泊生态系统工程。按照工程计划,武汉市将投资158亿元,使东湖、沙湖、杨春湖、严西湖、严东湖、北湖6个主要湖泊,以及青潭湖、竹子湖等5个子湖与长江连通,实现江湖相济、湖湖相通,打造中国最大的城市湖泊生态湿地群、国内一流的生态旅游区、国际知名的水环境水生态科教示范基地。
九江市市长曾庆红则透露,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鄱阳湖也出现了生态性缺水,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江西拟建设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通过“控枯不控洪”方式运行,对鄱阳湖水量与水质进行合理调节,缩短枯水位持续时间。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