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潮来袭高发期 东莞市或将限时供水
记者26日从市城管局获悉,今年是东江枯水年,东江咸潮已对东莞市饮用水源造成一定威胁。据预测,咸潮对东莞市的威胁将持续至明年3月,但目前东莞市供水暂未受到影响。
今年与2004年枯水年类似
2004年冬季至2005年春季,东江上游来水量减少,河床下切,东莞遭遇历史罕见的咸潮袭击。我市中堂水厂、万江水厂、宏远水厂、市第二水厂、第三水厂、第四水厂、东城水厂等先后因无法继续正常取水而被迫停水,对居民用水造成了较大影响。
市城管局供水科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情况与2004年枯水年非常类似。根据2003~2005年期间咸潮影响分析,每逢农历月初和月中前后是咸潮高发期(农历初一和十五前后3~5天,每次持续时间为7~10天)。
首次咸潮未影响供水
11月4日,今年首个咸潮袭击东莞,与2004年同期对比提前约半个月。当天凌晨,东江水务公司检测人员检测到东江水源原水氯化物含量上升趋势明显。凌晨2点至5点第二水厂原水氯化物含量超过水质新国标要求,东江水务公司启动了二级咸潮预警,至凌晨6点以后,氯化物含量下降。为进一步确保供水水质,凡原水氯化物含量高于250mg/L期间,东江水务公司启动管网调度程序,停产第二水厂,改由第三水厂补供水。直至原水氯化物含量下降至标准范围,第二水厂才恢复生产。
因当时是下半夜用水低谷,没有影响到用户用水。11月以来,市第三、四、六水厂尚未受到咸潮影响。
咸潮时将限时供水
东莞市供水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旦咸潮来袭,在必要时供水部门将采取限时供水措施。限时供水期间,各镇街用水原则是“先生活,后生产”。届时园林绿化、环卫等行业将只限于0时至6时的用水低峰期用水。
该负责人提醒市民及用水单位,在得知咸潮来临后,要提前做好淡水储备,年老体弱及幼儿应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饮水,对用水有特别要求的行业应采取蓄淡避咸措施,保障用水安全。
东莞防咸措施
1、随时启动应急预案
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目前水厂处理能力有限,如果水源咸度超过一定标准,水厂出厂水质量也将受到影响。我市正与省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建立东江流域水资源联合调度机制,利用东江上游三大水利枢纽(新丰江、枫树坝、白盆珠)和惠州东江水利枢纽工程调度,咸潮期间加大上游水文站的来水量,压制咸潮的上溯,以保障供水安全。
为了随时掌握水源水质变化情况,2007年初,我市已制定了《东莞市咸潮预案》,建立了咸潮预警制度。东莞目前正密切监测水源水质,一旦咸潮来袭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今年10月20日,有关部门和水务公司组织了“抗咸潮保供水”的应对咸潮的应急演练。
咸潮高发期间,供水部门要求各水厂每小时进行一次水源氯化物含量监测,监测结果一日两报,遇到特殊情况和特殊变化时随时汇报。
2、水厂间管网调度保障供水
供水部门表示,咸潮的发生是有规律的,每月有两次高峰,同一天也有高低变化。水厂可在咸潮来临前提前取水制水,保持清水池高水位,咸潮来临时停止取水生产,利用清水池的调节能力蓄淡避咸。
一旦有水厂因咸潮影响而停止生产,我市将立即启动供水调度预案,充分利用联通的供水管网进行各水厂之间的合理调度。对于市内主力水厂,东江水务公司可有效合理调度各水厂管网。咸潮发生时,我市还将考虑采取分时、分区域、分压等方式限制供水,对水量进行合理调配。
不过由于我市供水管网并未全部连通,一些镇村级供水企业在面对咸潮时还无法通过调配来解决问题。
知多D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间出现在河海交汇处,例如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地区。
咸潮威胁时段
今起至明年3月
咸潮高发期
农历初一和十五前后3至5天,每次持续7至10天
防咸措施
限时供水,先生活后生产;通过水厂间管网调度保障供水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