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尔案例馆:希望与上海分享“垃圾经”
在位于浦西城市最佳实践区的蒙特利尔案例馆内,你可以看到蒙特利尔人对城市垃圾的态度如同一部纪录片——从风沙横流的采石场,到一个臭气熏天的垃圾填埋场,再到蒙特利尔市最大的公园……
如何更有创意地将垃圾变废为宝?蒙特利尔案例馆内近日又吹响了号角——正式启动“环保亦酷上海 2010”公益活动。相关人士表示,活动获奖者的作品不仅能在蒙特利尔案例馆展,而且有机会亲赴蒙特利尔市实地访问神奇的圣-米歇尔环保垃圾处理中心。
希望与上海分享“垃圾经”
“我们很荣幸能向世人展示蒙特利尔如何将一座有着60多年历史的石灰石采石场,改造成30年来北美最重要的垃圾填埋区之一;然后再把这座囤积了4000多万吨垃圾的填埋场改造成城市花园——圣-米歇尔环保中心(CESM)。”在接受采访时,蒙特利尔案例馆馆长路易迪索介绍说,“我们将垃圾产生的沼气采集起来用以发电,沥出的过滤水用于浇灌植物。垃圾山也就此变成了风水宝地。”
蒙特利尔对“城市垃圾”的执著源自“过去的经验教训”。路易迪索说,25年前,上海和蒙特利尔已结为姐妹城市。“高速发展的上海可以吸取‘小姐妹’的经验惯。”
出租车上可完成报名
作为此次活动的发起方,触动传媒总经理盘凤灵表示,活动的创意是内部员工头脑风暴的结果,“获奖者有机会亲赴蒙特利尔市进行5天实地探访。”
此次活动不设艺术作品种类和风格的限制门槛,只需以垃圾为素材,音乐、视频、手工艺品、多媒体作品等均可。而活动到7月31日截止,“只要访问 www.ecoartchina.com 或 电 邮 至 ecoartchina@touchmedia.cn,都可报名参与。此外,在出租车内触动传媒的互动屏上,也可以了解更多比赛的相关资讯以及完成报名。”
盘凤灵强调,此次活动不是一次纯粹的“有奖旅行”,而是逐渐培养垃圾分类的“一小步”。
记者日记: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从“世博奶奶”的世博日记,到珠峰归来的王石给万科馆带去的几幅图片,再到“环保亦酷上海 2010”公益活动,“城市垃圾”是记者近期在园区采访中频繁出现的字眼。
垃圾围城,世界各地的城市都在思考,如果再不回收垃圾,垃圾岂不要与人类争夺原已稀缺的土地资源?如何减少城市垃圾,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再利用?虽然各个城市的做法不同,但都在回应同一个主题: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在晨报本月9日摘编的 “世博奶奶”日记中,山田外美代就提议,世博园区内可以试着推广垃圾分类。为此,山田外美代还列举了不少爱知世博会善待垃圾、巧用垃圾的事实。这让我看得不敢相信,但这是事实——在环保这件事上,没有不能相信的,只有做得不够好的。
蒙特利尔案例馆馆长路易迪索说,蒙特利尔人花了近10年的时间才培养了分类扔垃圾的习惯,且十分注重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与之相对应,“世博奶奶”在日记里也强调了孩子的监督作用——“他们对大人的监督作用可不小”。
受他们的影响,最近几天我在园区内扔垃圾时也多了一分停顿,因为要看垃圾分类的标记,生怕扔错了筒。我盘算着,自己是否能成为被模仿的对象,虽然可能不会是在今天,但总有那一天。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