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珠三角跨界河治理现僵局

更新时间:2011-06-20 09:01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阅读:580 网友评论0

编者按:

珠三角河网密布,如同毛细血管般,滋养并孕育了整个珠三角的生命体系。然而,近年来,跨界河流污染严重威胁着这张生命网,亦成为施政者心头的“痛”。在两年前的珠三角现场会上,深莞惠联合治理跨界河流污染问题就成为焦点,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要求三市要下决心联合解决跨境污水治理扯皮的问题。今年5月11日下午,汪洋站在东江边上表示,两年过去了,现在要看治理效果“该秋后算账了”。他还对随行的新闻记者说“媒体的长期关注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希望你们继续关注跨界河流污染问题,既报道治污已取得的成绩,也曝光那些造成污染的行为,推动跨界河流污染联合治理。”正是基于此,南都从今日开始推出珠三角跨界河流污染调查。探究在省领导高度关注下,跨界河流污染治理的现状、困境以及解决之道。敬请垂注。

珠三角治污多年,成效究竟如何?连日来,南都记者兵分多路,对珠三角多条跨界污染河流进行实地走访和调查,结果显示不容乐观。联合治理两年多,但效果不容乐观。推诿扯皮现象依然存在,同步治理难、行政体制壁垒、利益分配不均等诸多原因,将联合治理带入了僵局。

现状

生活废水污染占大头


以淡水河为例,其污染主要来自其上游深圳的坪山河与龙岗河,约占污染总量的80%以上,而惠州则占20%以下。环保部门的调查资料显示,淡水河污染的种类1998年之前主要以工业污染为主,其后至今则以生活废水污染为主。

跨越中山和珠海的前山河亦面临着同样的情况,虽然三大污染源共同作用将前山河河水变成五类甚至劣五类的黑臭水,当地环保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生活污水污染源占了其中的八成。

南都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污水处理能力低,这直接导致跨界河流治污难。以深圳为例,每天产生污水达到100万吨,但有效处理只有50多万吨,管网的收集率很低,导致很多区域无法实现截污。这样的尴尬同样困惑着珠三角其他城市。

西江流域隐患加剧

珠江水系主要由西江、东江以及北江三大干流组成,《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提出以淡水河、观澜河(石马河)、广佛内河涌(西南涌、佛山水道)、独水河等水体污染严重的跨界河流为突破口,齐防共治全力推进跨界河流水污染整治。南都记者留意到,这些被列入黑名单的重头污染河流几乎全集中在东江和北江两大流域。实地调查亦表明,相对于西江流域,东、北两大江流域的污染确实要严重得多。

不过,随着西江中下游城市的发展,西江排水通道的压力显然增大。“特别是广州将取水口移到西江,对下游水质带来巨大的隐患”,江门市环保局副局长齐丁民告诉南都记者,近年来,西江水质一直保持在二类以上,但随着上游流量的减少,下游河段的净化能力将大大削弱,这成为西江水质的巨大隐患。

治理

治理目标任重道远


按照广东省环保局2009年印发的《淡水河污染整治工作方案》,到2010年底,深惠交界处断面水质和龙岗河、坪山河水质基本达到五类。但是,广东省环境监测断面提供的数据则显示,目前淡水河水质仍在劣五类,治污目标未能依期完成。同为劣五类的还有茅洲河、独水河、西南涌等,截至目前,这些河流的治理皆未完成之前制定的阶段性目标。

在《珠三角环保一体化规划》中,包括淡水河、、广佛内河涌(西南涌、佛山水道)、独水河等跨界污染水体的治理目标是在2020年,水质至少要达到IV类标准,其中观澜河(石马河)跨界断面水质要达Ⅲ类标准。“从劣五类到四类,这确实是个艰难的过程”开平市环保局污控股负责人司徒炜东说,如果治理的力度和措施科学得当的话,用不了10年也可能实现。

治理很难同步

在珠三角东岸,包括淡水河、石马河、茅洲河等在内的数条跨界河流,污染的源头纷纷指向上游的深圳。去年以来,深圳主管环保工作的市委常委、副市长吕锐锋,在淡水河污染整治工作联席会议上,曾两次对淡水河下游受污染影响的惠州人民公开致歉,但这并没有真正把深惠两兄弟完全捆绑在治污的同一条船上。

早在2008年,深惠两地便达成一个共识:流域限污、总量控制势在必行,现有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再排放。与此同时,一个更深层次的矛盾却产生:经过处理的污水是继续排进淡水河还是排进大海?排进大海是在深圳入海还是惠州入海?深惠两市都不愿意排污入海,道理很简单,都不愿意污水污染各自的海域。在石马河治理上,上下游治理不同步也曾一度导致治理陷入僵局。

相互推诿拖慢进度

珠三角西岸的开平市目前正遭遇跨界污染的困境。由于潭江水质恶化,开平不得不把饮用水源全都转向当地水库,夹在开平与云浮之间的大沙河水库成为该市38万人的主要饮用水源。但在近几年,这个水库水质日益恶化,去年监测结果表明其水质为Ⅳ类,营养状态处于全库范围的富营养化状态边缘,随时有爆发蓝藻水华现象的可能。

在开平市环保局看来,水库集雨区云浮市新兴县捻村镇的养殖业成为其水质变差的重要原因。但是,新兴县环保局副局长欧正强却认为,捻村镇的规模化养猪场都配有环保设施,其余小型的农户养猪场有鱼塘和沼气可以起到净化作用。欧正强一再强调,农户的那些小型养猪场,让其配套几十万的环保设施根本不不可能,但如果强制关闭,又砍断了农户的衣食来源。“目前,我们确实还没有完美的方案”。

困境

行政壁垒之困

体制之惑一直是跨界治理的最大拦路虎。南都记者在佛山采访发现,各自为政使西南涌的治理陷入困境。西南涌在佛山境内跨越三水、南海两区。然而,两区很少就西南涌治理坐在一起共同商谈。在三水区环保局负责人韩勇看来,由于处于西南涌上游,三水只能做到管好自己,不让上游的污染流到中下游的南海境内。而南海区河涌办负责人简玉红则表示,在西南涌治理等相关问题上,三水区几乎不会跟南海区沟通。

双方的沟通难也体现在机构设置上。在南海区,由于河涌众多,南海区于2008年成立了专门治理河涌的机构———南海区河涌办。该部门由河涌治理所涉及的水利局、环保局和市政局三个部门各抽取一班人马组成。而三水区水利局、环保局、市政局则各为一家。“我们两区的机构设置不同,很难对接。”简玉红说道。

不能跨界执法

行政体制壁垒,自然导致跨界执法难。


“有些存在污染工序的小厂就是中山珠海两边走的,三乡坦洲整治力度大了,就跑到对面珠海去,珠海查得紧了,又跑回来。”中山市环保局有关人士诉苦说,在查处过程中就发现有不少这样的企业。据了解,前山河流域水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名为沙心涌和鹅咀涌两个地方,但这两个地区排污企业却不在中山市的辖区内。“不在我们辖区,你叫我们如何确定排污责任主体?且企业排污行为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和突发性,而跨界执法工作机制尚未形成,打击跨界违法排污行为存在一定难度。”中山市环保局的这名负责人显得无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珠三角跨界河治理现僵局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