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排污的终结?
太湖流域水污染物排污指标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日前在江苏正式启动,沿太湖的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的5家企业分别与5市环保局签订了COD排污指标申购合同。作为5家企业的代表,无锡蓝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郭驯宙,第一个与无锡市环保局局长刘亚民签订了排污指标有偿使用合同书。蓝星石油化工公司在2008年~2009年共购买81吨COD排污指标,按照每吨4500元的价格(首批申购执行80%优惠价),要向当地财政部门支付30万元的排污指标有偿使用金。
“当得知太湖流域重点排污企业,将通过有偿方式获得COD的排污权时,我们就明白,对排污企业而言,再也没有‘免费的午餐’可以吃了”,面对财政部、环境部、江苏省政府领导,郭驯宙不无感触地说。
成为首批排污权有偿使用的购买者,郭驯宙说:“对于我们这些太湖流域的排污企业而言,排污指标有偿使用和交易开始后,就要求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走新型的发展之路。”作为国资委管辖的国有企业,无锡蓝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一直坚持“不是企业消灭污染,就是污染消灭企业”的理念,同时也意识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也会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终有一天,要为“排污埋单”。于是,企业近年来加大了对节能减排的投入,使废水排放量由2005年的近150万吨降低到今年的100万吨左右;COD排放总量从250吨降低到100吨,而生产总值翻了一番,真正做到了增产减污。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为了有效控制排污总量,企业近年来投入几千万元的资金,已完成节能减排项目11个,减少了水、电、气的消耗。这不仅使企业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单是直接从废水中回收的环氧氯丙烷、苯酚、苯、环氧树脂等化工原料就价值700万元。企业还调整了产品结构,同时加强内部管理监测,成立了环境监测中心,结合质量、环境、安全职业健康“三标一体”建设,使重大环境因素得到了有效识别和控制。
看着申购合同,郭驯宙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一个企业,按原来COD排放总量一年要250吨,总量收费就要300~400万元,通过减排购买总量80吨,只需花30万元,所以减排是很划算的。如果做得好,还可以把没用完的排污指标卖出去,获得收益。这样企业就会在排污量和费用上精打细算。”
郭驯宙认为,排污权交易可将污染减排工作从一种强制行为变成市场行为,能使企业在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在购买排污权和减少排放之间做出对自身最有力的选择。他认为,从长远看,这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有利于太湖治理。他说:“作为太湖流域的企业,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为太湖重现碧波美景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果因为我们的排污,大家失去了这颗江南明珠,再花多少钱也于事无补。”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