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阳宗海污染成因再引争议
这(阳宗海污染事件)虽是一局部事件,但它涉及今后许多环境污染事件的自然源与人工源的大问题,从而涉及环保法律的完善与事件处理是否公正问题。”7月2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90高龄的地质学专家谢学锦发给时代周报记者的邮件中表示。
是人为污染还是自然变动,考验着阳宗海污染案,涉及各方敏感的神经。
“自然说”成主流
2009年6月1日,地质学泰斗谢学锦向有关部门提交了《关于科学查找云南阳宗海砷污染原因的建议》。
建议核心内容就是,推断阳宗海污染形成原因与地震引起的自然变动有关。
7月20日,心脏不好的谢学锦院士委托秘书张立仁发给时代周报记者资料中包括《中国西南地区As地球化学图》和2007年10月至今年3月阳宗海砷浓度变化图。
根据两张图表资料,云南大部尤其是南部地区地震化学物质浓度极高,2008年5月前后,阳宗海砷浓度开始直线上升,10月中旬达到顶点,然后开始缓慢回落。
“云南阳宗海砷污染程度如此之高,且是突发性均匀污染,如果附近企业没有发生重大事故的话,是不可能由人为原因所致。”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一位资深专家说,由于阳宗海独特的富砷地质环境,“此次砷污染是地质环境变化所致的可能性更大。”
“‘5·12’特大地震发生前后,阳宗海砷含量都发生了剧烈变化。”7月初,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这名资深专家曾对《经济参考报》说,无法排除地震对阳宗海砷浓度变化的影响。
5月20日,环境保护部召开了由国土部、卫生部、水利部、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水环所等部门的官员和专家参加的“云南省部分水体砷超标问题座谈会”。
与会多数专家和官员表示,云南水体砷超标,不能排除自然源因素的影响,并建议成立调查小组进行调研。
7月8日,国土资源部直属的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牵头,云南东部水体砷等元素的变化与地质变化的关系专题研究小组召开会议,决定近期开展相关研究活动。
然而,这并不是阳宗海污染事件“地震说”的由头。
“再审”污染源
“去年找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就提出过关于地质变化导致阳宗海砷浓度升高的质疑。”去年被确定为污染源头的云南澄江锦业公司主管技术的副总王光军说。
2008年6月,云南环保部门检测发现阳宗海砷浓度异常。作为昆明饮用水备用地,阳宗海砷浓度异常,引起环保部门高度重视,随之对沿线进行严格排查。
当年8月5日,云南省环保局召开阳宗海水体砷污染研究会,会上通报了阳宗海砷污染的过程,根据调查组报告,确定澄江锦业为主要污染源。
“根据环保部门调查组报告阳宗海砷浓度提高的速度,我们要天天晚上用卡车拉砷矿石往阳宗海里倒才能达到那么快的提升效果。” 王光军无奈地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今年2月,澄江锦业负责生产的经理孙耀鸿介绍,澄江锦业被确定为主要污染源前,在当地环保部门指导下,进行过多次整改,并未提出砷排放严重超标的情况。
“我们只有一个直径不到一米的排水口通往阳宗海,排放量不足以迅速污染阳宗海。”孙耀鸿说,他并不赞同调查人员提出的渗漏造成阳宗海砷污染的说法,“那需要50年左右的时间。”
作为阳宗海污染案的被告辩护律师马军,无论是在2008年听证会上,还是在今年6月2日的一审庭审过程中都坚持,阳宗海地区周围富砷的地质构造,加上阳宗海处于全新活动的断裂带上,无法排除自然导致阳宗海砷含量骤然升高这种地质成因的可能性。
“我们已从地震局取得相关证据资料,从2007年到2008年澄江的地震发生了数十次,但震级最大的才2.5级,且‘5·12’地震中澄江连震感都没有。”法庭上,控方以地震局相关资料否定了“地震说”。
矛盾纠结的困局
“简单、匆忙地从法律上确定为西南岸某个企业(还不是环岸所有企业)人为因素造成的污染,命令其停产,并对其进行法律起诉,似有不妥。”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学锦称。
7月20日,谢学锦院士委托秘书发送的资料中依然坚持了这个观点。
然而,此时阳宗海污染案一审判决已经近两个月。
法院判处李大宏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30万元,李耀鸿、金大东各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15万元。随后,3名被告均提出上诉。
“相关部门和专家提出的疑义,并不是针对阳宗海污染案,但如果得到调研证实,有可能会影响法院最终判决。”7月20日,马军说。
“目前阳宗海污染案已经快要二审,无论是业内专家还是媒体都不好作出相关判断,干预司法。”7月20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宝山说。
跟郑宝山一样,此前曾跟媒体探讨过阳宗海污染和地质变化关系的数名专家近日均表示了谨慎态度。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7月8日,环保部官员表示,调查此事的决定没有改变,将继续就此事进行安排。
但7月17日,国土资源部一名参与相关会议的官员表示,7月9日,国土部组织的相关会议召开以后,云南东部水体砷等元素的变化与地质变化的关系专题调研,没有马上展开。
阳宗海污染原因是人为因素还是自然变动,已经成为各方自说自话的罗生门事件。
未知的影响
早在2008年12月,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曾经对南盘江、阳宗海、柴石滩等水体进行过检测,在全湖设置了数百个检测点,结果发现各处砷指标基本一致。
“大范围的砷指标均匀超标,地质原因造成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水环所所长石建省说。
“要以阳宗海砷污染为契机,建立灾害应急研究机制,尽快开展与阳宗海砷污染有关的地质环境调查监测工作,为进一步开展地震对地质环境影响研究提供科学数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一位资深专家说。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宝山也曾对媒体质疑:“如果砷超标的水体仅对人体可能存在潜在的健康危害,而对灌溉、养殖等其他行为并没有任何影响,那么能否把阳宗海砷超标事件定性为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就应该重新讨论。”
阳宗海污染事件发生以后,云南省政府高层高度关注,治理工作也迅速展开。2008年10月,关于阳宗海污染治理的初步方案就得以拿出,被媒体称之为“神速”。
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曾表示,虽然阳宗海砷污染应急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下一步关键是要全面启动阳宗海砷污染综合治理措施,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将阳宗海水质恢复到Ⅲ类。
据云南省有关部门的专家预计,要彻底治理好阳宗海水质需要3-5年,花费的资金在40亿-70亿元。
阳宗海砷浓度提高,是自然变动还是人为造成,也直接关系到科学治理的问题。
“砷就是俗称的砒霜,单纯的砷浓度升高,科学地投放生石灰就可以起到中和作用。”云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李康龄说。
李康龄对阳宗海砷污染治理的高投资也持有异议,他个人认为确定原因以后,也许有更有效而节省的办法治理。
相比于专家们对阳宗海砷浓度升高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治理以及其对以后研究地质变动与水体变化关系的长远考虑,更多舆论关注的是,如果进行相关调研会不会改变阳宗海污染案的最终判决。
如果相关调研确定最终结果是地质变动,已经受到问责的26名当地环保人员以及已经进入司法程序、一审判决已经下达的澄江锦业方面被告人,将如何处理?
这个已经陷入罗生门的问题,仍将继续拷问云南政府甚至是司法公正。
“想改变判决结果,很难。”7月20日,阳宗海污染案被告辩护律师马军说。
同时,云南东部南盘江、阳宗海、柴石滩等大面积水体砷浓度骤升,如何科学治理,也是摆在已经开始行动的政府部门桌面上的问题。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