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变法”为“三废”利用清障
在化工生产中,许多被列入化工“三废”的渣料、残液等,经简单提炼和加工后可变成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副产品,有的甚至是很珍贵的资源,如工业盐等。但鉴于环境、安全和专卖许可政策等因素的限制,这些副产品难以进入正规渠道销售,使相当一部分“三废”没有进行回收,既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更污染了环境。
记者8月19日从江苏省淮安市环保部门了解到,针对这一状况,该市积极变法,变“堵”污染为“疏”污染,并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化工企业从污水中回收产品,化废为宝。
淮安市张福河沿岸有很多元明粉生产企业,一直是环保部门的监管重点,经常被列为不定期突击检查对象。尽管如此,每年仍有不少沿河农民投诉,或到法院打官司,状告企业污染河水,导致农业生产受影响。
江苏白玫化工有限公司就是沿河元明粉企业之一。该公司副总经理奚海介绍,其实企业并非不愿意或没能力进行污水处理,而是有许多难处。奚海说:“关键在于污水处理后所回收的副产品工业盐的出路没着落。盐属于国家专卖物资,没有工业盐销售许可,企业是不能私自卖盐的。这样的话,我们花精力和物力来处理污水是不划算的,只能把盐一同排放。”
江苏天嘉食用化工有限公司工程师宗方新表示,同样的问题在磷酸盐行业也普遍存在。在氯化钾法生产磷酸二氢钾过程中,母液中含有大量的盐,吨产品约副产43千克工业盐。这给生产企业带来两难处境:如果不除去母液中的盐,不利于继续生产和产品质量保障;但经过处理回收的工业盐因为没有许可证不能外销,只能堆在库房或露天堆放,一旦遇到雨天,其中一部分盐就会随雨水流入地沟。所以,一些企业干脆就不除盐了,一旦生产母液含盐高时就排掉了事。这样,大量的盐就从地沟流到了外部,环境污染可想而知。
江苏徐州润嘉东方化工有限公司磷酸车间主任刘靖介绍,在磷酸精制过程中,要投入硫化钠,经过化学反应生成硫化砷,从而除去磷酸中的砷。但是,有毒的硫化砷成了企业手中的“炸弹”,虽然有一定的用途,但企业不敢随便出售,只能堆在一旁。为此,刘靖表示,渴望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规范指导,给这些副产品找到出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面对这一棘手问题,企业往往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常采取的办法有3种:私下交易,如把回收的工业盐等卖给私盐商贩,商贩再使其非法流入市场;委托当地村民,依仗其熟悉地形地貌,把有利用价值的物料当成废渣运至荒地、沟渠、河道隐蔽处倾倒;不进行副产品回收,全部实行外排。
业界认为,问题如此普遍,确实到了需要监管部门寻求办法解决的时候了。让化工副产品找到出路,实现“阳光下”操作,首先可以留有完整记录,掌握其去向,使有关部门实施有效监管;其次是能保证环境安全;再次可解决企业的一些掣肘问题,并适度增加收益。
淮安市环保局为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了解决元明粉生产企业的污水处理问题,淮安市环保局不再仅仅使用先前单一“堵”的方法,而是变成了“疏”的方法。市环保局与市盐务局先后协调了12次,最后经省盐务局同意,为9家相关企业办理了工业盐销售许可,彻底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
淮安市元明粉生产企业纷纷表示,政府为企业解决了盐的出路问题,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大为减少。奚海感慨道:“这样,企业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据奚海测算,白玫公司污水经过处理,1年可回收工业盐2万吨,以吨价300元计,1年企业可增效600万元。同时,对环境大有裨益。
变革成功提升了淮安市整治化工污染的信心。该市环保局局长张汝华表示,眼下,全市已经启动了“阳光排污”工程。“我们将整治所有厂区内排水管网,实现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建立并完善工业废水收集池、应急池,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 张汝华说。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