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声环境自动监测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在城市噪声战略研究管理和噪声控制预测方面已有20 多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已生产出全天候常年在户外进行噪声测试的自动监测系统,并已广泛应用于欧美及韩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和我国的香港、澳门及台湾等地。与此同时,为有效利用监测系统产生的海量数据,及时掌握和表征城市或区域的声环境质量状况,还陆续开发了相关的噪声预测、评价和制图软件。
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作为全世界首先利用噪声自动监测数据制作完成噪声地图的城市,获得了欧洲重要的环保大奖,并被称为“走在欧盟前头的城市”。马德里市于1994 年开始建设了一个有 25 个固定站点和14 个流动站点组成的城市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在全市按100 米×100 米设置网格,共设置了4900 多个网格。以每个网格点测试 1~3 昼夜,经过2 年多的测试后,利用噪声分析评价软件,绘制成了马德里市的噪声分布图[1] 。新加坡投入200 万新元试建了一个由18 个测点组成的城市环境噪声监测网与一个由24 个测点组成的机场噪声自动监测网。奥运会时,雅典也建设了一个由8 个子站组成的道路噪声监测系统。法国巴黎正在准备建设一个由250 个子站组成的城市噪声监测系统,并在2004 年完成了一期16 个子站的建设工作。
2002 年,欧盟向各成员国提出了“欧盟指引” ( EUROPEANDIRECTIVE2002 P49PECof25June 2002) ,要求在2007 年,人口大于25 万的城镇、年车流量大于6 百万辆的道路、年列车流量大于6 万辆的铁路和机场都应作出前一年度的噪声污染图和今后的治理规划,并准备在2012 年把该要求扩大到人口大于10 万的城镇(居民点) [1] 。逐步提高的噪声数据要求,使得建立声环境自动监测系统成为欧洲城市的现实考虑。
近些年来,我国声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也正处于起步阶段。国家环保总局在下发的《环境监测技术路线》(环办[2003]49 号) 中,对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路线提出:“运用具有自动采样功能的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器等设备,按分期定点连续监测法进行功能区噪声监测。在大型国际空港建立航空噪声自动监控系统,在穿越大型城市的铁路枢纽站、场建立铁路声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在全国建成功能完善的城市环境噪声监测网络和重点交通源的自动监测网络系统。”但由于种种原因, 目前只有南昌、哈尔滨、上海、广州等城市相继设置安装了数量有限的噪声自动监测设备,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利用自动监测的手段替代手工监测,必须要达到“以点带面”、“以时间换空间”的要求,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对声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点位布设及评价方法提出成熟、合理的方案。监测总站现已组织北京、天津、哈尔滨等监测站开展环境噪声自动监测试点工作,为噪声自动监测在我国更好地应用做准备。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