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困境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工信部近日表示,未来将积极推动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五年内将建成12个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
朔州市是全国供电主要城市之一,但却牺牲了自己的环境,仅朔州神头二电厂通过水流沉淀形成的“储灰库”就占地5000多亩。
朔州市民张伟攀:这块地方有了水以后,地下水位就升高了,就变成盐碱地了,好地都变坏了。
朔州市煤矸石、粉煤灰累积堆存量均在1亿吨以上,不过,朔州市粉煤灰含“氧化铝”和“二氧化硅”的比例都在40%以上,而这些是做耐火材料和高铝材料很好的原料。因此,朔州市尝试建设固废综合利用工业园区,平朔煤矸石发电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高效利用煤炭资源的企业,他们原料主要以煤矸石为主。
总经理张培华:每年发电量在40亿千瓦时,我们还建立了粉煤灰综合利用中心,能够把粉煤灰制成水泥。
产出的是宝,但这类企业的成本却很高。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秘书长王吉位:技术难度更大、项目投入更大,现在往往资源综合利用,我们实现的是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经济效益比较难。
而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当地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相比之下,他们的享受的优惠政策却非常有限,虽然节省了能源,但他们的考核标准却和普通电厂都是一样,他们迫切希望能够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进一步支持。
负责人:现在所有的污染考核标准都是针对大气来考核的,但对地面没有考核标准,所以我们发展这个产业,无论消化多少工业固废,到环保那儿不顶事。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