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曹妃甸以海水为媒串起循环产业链
循环经济的样板——海水淡化工程马上投产,中石化320万立方米原油商业储备基地建成,1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论证……一系列具有产业聚集龙头作用的大项目都将为曹妃甸这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频添亮色。
河北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新区重要增长极,这颗渤海明珠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
每天5万吨淡化海水将并入管网
有人说,曹妃甸是“吹”出来的,从一条通岛路开始,连年“吹”沙填海才成就了目前陆域面积210平方公里,港口物流、钢铁电力、装备制造等多个园区日渐成型的巨大变化。
岛上从零公里点开始,填海造地一公里,这块位置就叫做“1+”。这种命名方式似乎更能让人感受到曹妃甸的沧海桑田之变。
钢铁电力园区位于曹妃甸“11+”地区,唐山曹妃甸阿科凌海水淡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耀明介绍已经竣工的5万吨海水淡化项目时说:“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商业运营海水淡化项目之一,在全球范围内都比较罕见。”
陈耀明说,曹妃甸海水淡化项目是我国首个自主设计的大型海水淡化项目。目前,这一工程每天可处理海水5万吨。而经过淡化的海水,水质已经完全达到了饮用水标准。
未来3~5年渤海海水解渴京津冀
“目前曹妃甸地区用水主要来自唐山市北部的陡河水库,发展海水淡化项目,对缓解曹妃甸、唐山市以及环渤海区域水资源短缺压力,保障京冀地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曹妃甸新区发改局基础投资处副处长李家麟介绍说,目前竣工的海水淡化项目,只是曹妃甸大型海水淡化产业基地的起步工程。
“十二五”期间,曹妃甸海水淡化建设总能力将达到100万立方米/日以上。目前投资超过170亿元的海水淡化二期工程可研报告已经编制完成,今年有望再有实质性进展。
李家麟介绍说,为缓解地表淡水不足的严峻局面,河北省、北京市等地只能靠开采地下水来进行补充。目前,华北地下水超采严重,已经形成了一个世界最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而发展海水淡化项目,也将成为南水北调工程的有益补充。“我们将为北京地区提供10亿立方米的淡水,有力缓解北京地区的用水压力。”
海水淡化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
“我们的海水淡化项目,是以电力为龙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曹妃甸新区钢电指挥部翟君介绍说,概括来说,就是包含了“海水冷却发电—海水淡化—浓盐水综合利用—盐化工”的循环经济体系。
“海水淡化项目有两个难点,一是耗电,另一个就是分离出来的浓盐水排放问题。”陈耀明说,在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之下,这两个问题基本上都得到较妥善解决。
据介绍,海水淡化项目可利用上游华润电厂发电余热为海水加温。一般情况下,水温每升高一度,处理一吨海水可省电0.05度,这对于日产5万吨的淡化项目来说,可以节省一大部分电力成本。海水淡化过程中产生的高浓盐水一直是环境公害,国外通行的做法是将浓盐水稀释后直接排放到海里,这既污染海洋,又增加处理成本,而在曹妃甸,这些浓盐水不仅不会成为负担,相反还被下游企业当成了绝佳的原材料。
“目前我们的浓盐水已经通过管道,直接输送给下游晒盐以及制碱等化工企业,变废为宝,这在世界范围内是个创举。”翟君说。
循环经济产业链呵护碧水蓝天
“海水淡化产业链只是曹妃甸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翟君介绍说,根据产业布局,曹妃甸工业区确定了3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建立以精品钢项目为龙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目前首钢一期工程可以说是循环经济的样板,上游的废弃物充当下游生产环节的原料,这里的精品钢单位能耗达到行业最低;建立以大型石油炼化一体化装置为龙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建立以海水冷却火电项目为龙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总体思路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将废气、废水、废渣消化殆尽,最终消除污染。
曹妃甸新区招商合作局综合商务处副处长周树恂介绍说:“再缺资金,再缺项目,也绝不放宽进区条件;投资再多,规模再大,不符合循环经济产业规划、环保要求的项目,不许进入曹妃甸。自开发建设以来,曹妃甸新区已经累计拒绝不符合准入要求的项目投资达200多亿元。”
大钢铁、大石化产业在曹妃甸的聚集,让许多人担心会不会带走这里的碧水蓝天?曹妃甸人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