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催生南海发展新局
上周,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正式启动建设。这是南海产业发展的一个新平台,但更重要的是,这摆下了一个新的产业之“局”。
对南海而言,该集聚区以“一园四基地”为空间布局,并试图踏上金融、科技、产业融合的大趋势。
对于桂城,这里承担着集聚的公共平台和服务功能,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像是“大脑”,桂城作为中心城区,在产业组织中的核心地位凸显。
探路环保产业
几年前开始的铁腕“节能减排治污”,外界对南海此举评价为“环保与经济发展双丰收”。"十一五"期间,南海共投入治理资金200多亿元,关停污染企业1500多家。”南海区副区长陈绍文说。
而在此期间,南海也试图通过产业化的方式,来破解产业发展与环境容量的冲突。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前几年,南海就曾提出“排污权交易”的想法。
虽然排污权交易的实现并不容易,但经历节能减排治污之后,环保产业巨大的市场,尤其是珠三角等先发地区的环保市场,给南海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0年3月,南海大胆提出培育和发展环保产业的设想。当年9月,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邓伟根指出,南海需要、也有实力实现环保,环保的南海需要环保产业。
正当国内不少地方也意识到这一市场时,南海悄然行动,不仅制定《南海区环保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更设立15亿元专项资金,对环保企业新建与入驻、做大做强、环保示范工程、技术研发、人才引进、环保项目融资等进行全方位扶持。
2011年6月,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获批落户南海。虽然是于上周才正式启动建设,但这一国字号的招牌,早已散发出巨大的诱惑力。从获批到建设的短短六个月,已有20多个知名环保企业和专业机构落户此集聚区,新增投资6亿元。
设下产业新“局”
“搭平台、建载体、专招商、齐配套。”邓伟根为南海环保产业发展拟出12字大思路。
毋庸置疑,环境服务业将是南海一个新的产业增长极。而历史走到今天,环境服务业发展所面临的发展环境已截然不同。
“除了把污染企业淘汰、关停,还应该有其他解决问题的办法。”南海区区长郑灿儒说,通过政府打造的平台,帮助企业利用先进技术改造工艺,实现环保方面的提升,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而建设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除了帮助本地企业解决环保问题外,还能创造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
南海为这个增长点,设了一个新的产业之“局”“一园四基地”模式。广东都市型产业基地的瀚天科技城作为核心园区,罗村广东新光源产业基地打造节能环保产品专业生产基地,里水广东省新材料基地打造环保新材料专业生产基地,丹灶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打造为国内知名的环保装备制造基地,大沥的国家级再生金属物流加工基地。
南海人对此的称呼是“产业环”,而若从产业组织的角度来观察,南海此次为环境服务业所设的空间布局,更注重不同区域的功能特点和特色区分,并通过核心园区的辐射,使之有机整合。
桂城核心地位凸显
桂城的瀚天科技城是集聚区的核心园区。陈绍文说,核心园区主要是集聚科研、技术方面服务企业,堪称集聚区的起点和中心,重点打造国家级环境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
与之相依的是,广东金融高新区近在咫尺,作为核心园区要建设的公共服务平台之一科技金融中心,也因此有了更好的基础。“环保产业非常需要金融支撑。”南海区桂城街道党委委员陈建宾说,正是由于广东金融高新区所提供的基础融资等便利条件,为集聚区找到落脚点。借此聚集区,桂城更多地可以承担起“聚合”的角色,服务广佛乃至珠三角市场。
而核心园区在桂城的建设,也将为桂城发展增添新动力。桂城街道办事处主任洪巨涛说,桂城未来2~3年内可以落成的产业载体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而环保产业产业链长,桂城要以瀚天科技城作为环保科技总部核心,引入更多的服务型企业落户。”
“服务型企业”五个字,颇有深意。四年前,桂城开始建设广东都市型产业基地时,提出桂城作为中心城区,重点的产业发展方向之一,就是生产性服务业。而此集聚区核心园区恰恰体现了这一定位,桂城也因此更添了一些南海的CBD的味道。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