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正在筹建新型垃圾处理场
据统计,江西省赣州中心城区每天产生800多吨垃圾,其中生活垃圾占90%以上,而有60%的生活垃圾可进行回收再利用。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越来越多,生活垃圾处理的好坏与城市环境质量的好坏密切相关。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大量的生活垃圾,成了各个城市共同关注的问题。连日来,记者对赣州中心城区垃圾分类处理情况进行了一番调查。
不少垃圾被市民“打包”扔掉
为推广垃圾分类,赣州中心城区从十多年前已开始探索垃圾分类收集。如今,赣州中心城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分类垃圾箱已经达到2000多个。但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市民在扔垃圾时仍没有分类。
8月22日中午,在赣州市章江北大道与黄屋坪路交会处的一个分类垃圾箱前,“可回收物”和“其它垃圾”的标志非常明显。可是,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观察,有几名市民往里面扔垃圾时,均没有分类投放。记者在标有“其它垃圾”的垃圾箱内看到,有不少纸壳、矿泉水瓶等可回收物。“我也分不清哪些是可回收的垃圾,一般都是随手扔进垃圾箱。”在附近开店的汪小姐说。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与汪小姐一样分不清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的市民还大有人在,不少垃圾没有进行任何分类就被“打包”扔掉了。
尚不具备垃圾分类处理条件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拾荒者在不经意间成了垃圾分类的“主力军”。8月21日傍晚,记者在赣州市八一四大道一处垃圾箱看到,一名拾荒者正在翻找可回收物。几名拾荒者告诉记者,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垃圾分类,这些垃圾箱内的垃圾也很少有人会区别对待。对此,他们会挨个对垃圾箱“筛选”,废旧塑料、布匹、鞋帽、钢铁、木头……都是他们收集的目标。
不过,也有一些细心的市民发现,即使分类投放的垃圾,最终也都被混在一起倒进垃圾车内,运往垃圾处理场。为此,赣州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透露,虽然赣州中心城区十多年前就开始试点垃圾分类,但现在还不具备垃圾分类运输、处理的条件。目前,赣州中心城区的大部分垃圾是混着被集中送往垃圾处理中心进行处理。
还没有完整的资源回收系统
垃圾如何处理,这是全国很多城市面临的难题。赣州市城市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目前,赣州中心城区垃圾分类收集系统还是采用比较原始的方法,将中心城区2000多个垃圾箱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设置,靠市民自觉分类投放,然后由环卫工人和拾荒者对垃圾进行简单的分拣,再混合送往垃圾场进行处理。而这种简单的垃圾分类,并不能取得良好效果。
“从长期效益看,垃圾处理不应是简单地由环卫工人和拾荒者进行分类,建立完整的资源回收系统应是趋势。”该负责人介绍说,赣州中心城区平均每天产生800多吨垃圾,而在夏季或节假日期间垃圾产量更是达到1000吨左右。在这些垃圾中,灰渣占39.5%,厨渣占25%,其他35.5%都是一些塑料、废纸、金属等物。其中,有60%以上的生活垃圾都可进行回收再利用。但是,由于没有完整的资源回收系统,很多可回收的垃圾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正在筹建新型垃圾处理场
据该负责人介绍,按照现有的城市垃圾增长量,赣州中心城区垃圾填埋场的填埋量即将在2年内饱和。为此,赣州中心城区正积极筹备选址建立一个新的垃圾处理场,该地点将成为一处集填埋和焚烧为一体的新型垃圾场。为避免在对垃圾进行高温焚烧时,产生二恶英等有害气体,垃圾在焚烧前一定要进行分类处理。所以,不断培养市民垃圾分类投放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垃圾分类处理不仅可以节约资源,实现可回收利用,更可以减轻城市垃圾产生,节约土地。
该负责人表示,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的建立和实施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市民的文化程度、环保意识、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这工作需要广大市民的配合和支持,为了建设更美好的城市家园,市民应加强垃圾分类意识,不断培养分类投放垃圾的良好习惯。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