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技术能不能改变水现状?
高性能膜材料是新型高效分离技术的核心材料,已经成为解决水资源、能源、环境等领域重大问题的共性技术之一,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产业技术进步与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促进我国高性能膜材料产业快速发展,推动膜技术在节能减排、保障民生等方面的应用,科技部日前发布了《高性能膜材料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那么,我国膜技术发展形势如何,《规划》将如何促进产业发展,企业对这项规划有何看法呢?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我们为什么需要膜技术?
膜技术已逐渐成为水处理的主流技术
“水脏、水少、水不安全是我国水环境面临的基本问题。”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文剑平说。具体而言,就是我国水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饮用水安全性不足。
而《规划》中指出,膜法水处理技术是解决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问题的重要技术。其中,高性能反渗透膜材料可以大幅降低膜法制水成本,解决沿海地区缺水问题;高性能水质净化膜材料可以提高自来水水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高强度、抗污染的膜生物反应器(MBR)专用膜材料可以实现市政污水回用,解决城市缺水问题。膜技术已逐渐成为水处理的主流技术,成为保障我国水安全的重要内容。
高性能膜的发展能有效解决水环境问题,保障水环境安全。同时,还能保障工业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比如,近年来,化工、冶金、电力、石油等行业的废水处理回用和原油加工、石化产品生产等行业的有机溶剂处理回用,迫切需要开发耐溶剂的高性能分离膜材料等。
因此,高性能膜材料的发展得到了全球范围的重视,多国政府将膜技术作为21世纪高新技术进行研究与开发,制定了相应的研究开发计划,促进了膜材料技术和产业的强劲发展。
我国膜技术也呈现发展活跃、市场增长较快的特点。2010年,我国膜产值超过300亿元,占全球膜市场的10%左右。全国从事分离膜研究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近100家,膜制品生产企业超过300家,工程公司超过1000家,已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高性能膜材料创新链和产业链。在高性能水处理膜材料、特种分离膜材料、气体分离膜材料、离子交换膜材料、生物医用膜材料等方面,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膜材料,部分产品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制备技术和应用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促进了膜材料市场发展。
《规划》怎样促进膜技术发展?
重点进行基础研究、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应用示范、创新平台建设
目前,全球高性能膜材料的发展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膜材料产业向高性能、低成本及绿色化方向发展;膜材料市场快速发展,与上下游产业结合日趋紧密;膜技术对节能减排、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日趋明显;膜技术对保障饮水安全,减少环境污染的作用显著增强。
尽管我国膜技术呈现发展活跃、市场成长较快等特点,但文剑平认为,我国现在的膜行业发展基础还非常薄弱,技术层面上仍有待提高。
对此,《规划》中提出重点发展的4个方面。第一,膜材料设计与制备的基础研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强膜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原创技术研究,提升膜领域发展的自主性和可持续性。第二,进行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发展高性能水处理膜材料、特种分离膜材料、离子交换膜材料等。第三,集成应用示范。第四,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支持现有国家级创新平台。组建膜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培育膜领域创新群体。鼓励设立若干膜领域专业性的投资基金,支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通过人才、项目、基地建设的联动,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
有了发展方向,《规划》也同时给出了保障发展的措施。首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发展膜产业的积极性,整合各类资源,布局若干膜产业集聚区。加大国家投入,带动社会投资,引导各类金融机构资金支持膜材料产业发展;鼓励行业和企业推广应用膜技术,鼓励地方政府对高性能膜材料及装备采用政府采购模式,推动市场发展。
其次,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组织协调,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示范全链条的布局,扶持膜生产及应用的龙头企业发展,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优化提升产业链。组织实施一批膜系统集成、生产、应用示范工程,提升膜技术工程应用水平,加快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通过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构建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和成果转化新机制,推进集群创新,提高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再次,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组织承办有影响力的国际膜会议,提升学术地位;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产品竞争力;鼓励企业通过国际合作、并购、参股国外企业等方式掌握关键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高对相关技术的掌握能力。
最后,强化人才队伍和平台建设。统筹人才、项目、基地建设。通过设立高性能膜材料专项基金,推动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各类产业园区加强孵化作用,通过实验开发、测试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企业对《规划》有何看法?
尽快建立对膜的评价体系和国家标准
作为膜行业上市公司,碧水源认为,此次《规划》的出台,对行业企业来说是“及时雨”。由于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等很多理念和思路与《规划》相同,这对碧水源来说也是发展的动力。
从最初没有自己的膜产品,到2005年研发出自己的膜产品,碧水源在科技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然而,民营企业发展面临资金等诸多困难。2010年,上市之后,碧水源将年销售收入的5%用于技术研发,比如研发条件的改善完备、研发中心的建设以及人才招募。
文剑平形象地比喻,就像人活着要有骨头,企业也必须有自己的骨头,那就是自主创新技术。企业研发技术产品,就像人有了孩子要送去念书一样。现在,碧水源北京总部的员工有1000多人,其中300多人都是研发人员,有一部分进行膜材料研发,另一部分进行工艺和设备研发。
针对我国水环境改善的现实需要,碧水源分别研发了用于污水资源化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用于海水淡化的RO反渗透技术;双膜法污水深度处理技术;以及用于新国标自来水厂建设和家庭净水机的UF超滤净水技术。
同时,文剑平认为,《规划》出台后,还要尽快建立膜产品的评价体系和国家标准,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市场秩序就无法规范。他们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由于没有衡量膜好坏的标准,一个地区的项目使用不规范的膜技术出现问题或失败后,碧水源即使有好的技术产品,但是要再进入这个地区也会非常困难。
政策就是风向标,《规划》出台后,资本市场也容易向膜行业靠拢。文剑平对膜行业发展充满信心,他认为,膜行业是将来环保产业潜力很大的行业。政府在严格标准和加强执法后,膜技术的优势会更明显。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