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6部门回应空气、水和垃圾问题
“今天空气污染又很严重,此时开展环保问题专题询问尤显重要和及时。”26日上午,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对市政府关于2013年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薛潮的开场白简短而又直奔主题。这也是本届市人大常委会首次专题询问。在历时3个多小时的专题询问中,21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先后提问,16个政府部门回答了有关问题。“空气”、“水”、“垃圾”—常委会组成人员所关心的话题,也正是每一位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居民所关心的。
[空气]
PM2.5五年减20%,该停的要停下来
工地要停,重污染车要停
吴凡委员:就目前环境污染的情况而言,我想公众会用切身感受进行评价,大家对于成效不是特别满意,或者说做了的工作大家觉得还不够,还要加快一步。规划可以用五年、十年的时间来定,但我想,我们的健康还能不能扛得住下一个五年、下一个十年?能否在两三年内看到比较明显的改观?
环保局回应:
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表示,上海当前治理空气主要按照已出台的《上海空气清洁行动计划》,该《计划》涉及6个领域,有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有机动车的治理,有扬尘的控制,有社会方面的控制等等。“《计划》期限是五年,时间也不算长,但要加大力度,实现五年削减20%的目标。”
张全表示,就上海的大气污染情况看,PM2.5的来源和成分确实比较复杂。“PM2.5主要来源于工业、机动车,还有能源电厂、工地及社会方面等,机动车、船占25.6%,工业占25.8%,扬尘占10%,电厂占7.3%,还有一些社会来源。当然空气的问题还有区域间的相互输送,特别是重污染的天气下输送比例更高。”他表示,大气问题要集中社会的各种资源、总体战略作出安排。
“短期内重污染的天气很难避免,要加强预测、预报、预警,在暂时没有得到缓解的情况下,让公众有一个很好的自我保护。另外,也要采取临时措施。本市最近正在研究,政府有关部门一起,把环保应急预案真正落实到人,包括一批大的项目,比如工地要停下来,重污染的车要停下来等,这是当前采取的临时措施。”
要部门联动、区域联动
陈燮君委员:上海要用多长时间实现空气质量达标?从目前来看,区域性的防治问题显然已经提出,我们也注意到长三角提出联防联动协调机制,那么有没有建立相应的预案,在短期内使市民真正树立起信心?
环保局回应:
从达标上看,第一阶段的目标要实现PM2.5五年削减20%,上海PM2.5年平均浓度是60微克,由60微克降到48微克,下一步还要降。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按照国家的十条纲要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各地也要有一个削减的力度,才能保证整体上有逐步的削减,从而保证上海的逐步削减。“当然上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国家层面也在研究,确实一个地方来研究是比较难的,国家要分几个大的区域,都有一定实现达标的年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长三角地区争取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来解决。”
张全透露,目前上海市正抓紧完善重污染天气预警机制和响应程序,整合环保和气象的精细化清单及时研判,并将大气污染防治预警纳入市政府应急体系,做好及时发布和系统应对,工地、机动车、锅炉,“该停的一定要停下来”;此外,正在抓紧建立完善高层次的长三角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会同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和有关部委,加强区域性大气污染防治的目标措施协同、标准对接、信息共享和联防联控,制定实施联合行动计划。
[垃圾]
推行垃圾分类的小区还不够
张耀伦委员:垃圾分类怎么分?分好以后政府怎么处理?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市民认为我们分好,最后环卫部门又混在一起运去处理了。三年试点以来,各级政府为垃圾分类处置的投入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绿化市容局回应: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陆月星坦言,现在在小区试点实行的是“2+3”或者说“2+X”的模式,居民家里出来先是干湿分开,把厨余果皮分出来,剩下是干垃圾。干垃圾当中再分出可以回收的垃圾。但即便是200万户家庭试点,对于全市800万多户家庭来说也只有1/4,大部分居民还不清楚相关情况。陆月星表示,只要源头按照“2+3”来分,绿化市容部门就会有配套的物流、运输,包括专门的车辆进小区收运。
“干垃圾、湿垃圾每天一收运,而废旧玻璃、废旧衣物定期回收。现在来说,确实是末端制约了前端的分类,首先是湿垃圾,现在分得不到位,如果分得到位,大量的湿垃圾出来,处理能力也会加大。”他透露,目前静安、长宁基本可以做到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财政方面主要是通过节能减排资金,用途主要是鼓励小区进行分类工作的推广,包括前期宣传费用,政府引导性的设施。从两年多的情况来看,量在拓展,质也在提高,但问题不少,除了干湿分类的制约之外,还有向更多居民区推进这一工作力度不够的问题。今年我们都提出了明确的法定义务来推进这项工作。”陆月星说。
[水]
上游若有污染,提前2天就可知道
用倒逼机制治直排污染源
吴尧鑫委员:数据显示,申城的优质水只占3.4%,四类水只占23.7%,五类和劣质五类加起来达72.9%。请问全市的水质改善有没有明确的预期目标,是不是会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使河道的生态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水务局回应:
经过四轮的“三年环保行动计划”以及河道综合整治,上海全市河道水环境的面貌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是不得不承认,目前河道治理的成果以及河道治理实际表现的面貌,和广大市民以及市政府的要求来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接下来,上海市将继续加强集污纳管的整治工作。针对全市7000多处的直排污染源已出台了整治措施,并对于集污纳管的工作给予补贴奖励,由各个区县进行,市政府对相关工作给予奖励补贴。同时,加大对直排污水管理的执法力度,用倒逼机制使直排污染源纳入污水管道中。将加大河道综合整治。针对河道出现的问题,用综合水质的管理、生态管理、安全管理等综合功能的管理加大对河道的综合整治力度,使水环境得到改善。
监控显示长江水质安全
陈红专委员:“黄浦江死猪”事件处理过程中,我们的反应为什么那么迟?我查了一下,江浙和上海都有一些联动机制,在这点上我们的联动机制、预警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
王中委员:面对长江上游、中游对上海水域污染的威胁,我们该采取哪些对策?
水务局回应:
目前上海市已建立了完整的水质监测系统,对长江来水进行实时的监控。这个监控预计时间可以达到2天左右,上游一旦发生问题,提前两天就可以知道上游情况。除了在长江流域当中建立了完整的监测系统外,水务部门在水库周边和水库内部监测更频繁,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控中心。“总体来说,通过三年的运行,我们的管控还是非常有效的,目前水质还是安全的。另外,从目前上海境域内来看,长江流域每年流入上海的量是非常大的,从流量和污染物比例来说,从我们对境内水质的情况来看,目前长江还是水质最好、最安全的河道。所以,从长江来水来看,一个是密切关注来水变化情况,二是通过联动机制提高预警研判能力,三是加强水源地的联合管理,确保用水安全,确保全市人民身体的健康。”上海市水务局局长顾金山承诺。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