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整治环境带富全村 乐清一企业家6年投入6000多万
这几天,乐清清江北塘果蔬专业合作社里弥漫着草莓的清甜味,村民们正加紧分拣、装篮,将草莓分成5个等级销往上海等地。在乐清,“北塘牌”草莓已经远近闻名,每逢周末,周边慕名而来的观光客络绎不绝。
北塘村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苏德生在外经商办企业多年,2008年回到家乡清江镇北塘村,先后投入6000万元,用于治水,整治环境,发展现代观光农业。
6年过去了,这个原来的穷村,如今山清水秀,绿树环绕,观光农业发展得如火如荼,还获得“浙江省森林村庄”的称号。前天,记者来到北塘一探风貌,苏德生正好在外地开会,北塘村党支部副书记傅春旺介绍了村里的情况。
“土八路”造出最美村庄—河道通了,污水循环利用了
“我们是"土八路"治水,开始也找不到"高人指点"。”傅春旺回忆,2008年村里自发治理环境,当时恰逢全市开展新农村建设。村“两委”以此为契机,请在外经商的苏德生回来商议。“讨论后,我们感觉治理环境首先得从治污水开始。”
苏德生先带头捐款200万元进行河道整治,“水是源泉,跟健康有极大的关系”。他在电话中对记者说,小时候河里可以游泳,这是他美好的回忆。当时路头坑278个,河道5000米,污水直接排入河。他给每个拆迁的补助700元,村民从开始的不愿意到主动拆除自家的路头坑。
傅春旺手里有一本相册,记载了北塘未治理前的旧模样。照片上,村里的四户头河看不出河的样子—芦苇丛生,河底淤泥与垃圾裸露,水流干涸。两旁道路坑坑洼洼,河边还有牛棚。
昨天中午,傅春旺带记者来到治理过的河边,他拿出老照片,后面标注着“鸠山,桥上照”。现在站在这座桥上,除了一间未拆的老房还能依稀看出原来的样子,其他都大变样了。村里的河道经过了驳坎、河道清淤等工程,兴建了围栏、道路、房屋,整个焕然一新。
“河水越是脏,大家就都往河里倒垃圾。现在干净了,村民环保意识也提高了。”记者在桥上遇到一位村民,她对记者说,自己就住在河边,站在二楼看下去,几年前和现在的情况不能比。
农村污水治理是北塘村治水的“重头戏”。早在2009年,北塘村就大规模进行综合整治,一边埋管道,一边修建道路。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包括了地下埋设排污网管,建造生态公厕和生态排污池等,而处理池上面俨然一个小公园。
现在,村里建有10个污水处理池,7个生态公厕。经净化后的水排入河道,河里养鱼,形成良性循环。同时还用于树木绿化、道路喷洒、车辆及卫生洁具的冲洗。去年,温州市美丽浙南水乡第一次现场推进会在乐清举行,市委书记陈一新考察了北塘村污水处理设施,肯定了这种循环利用的模式。
2008年至今,苏德生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其中2000多万元用于治理环境,成为首届“感动乐清”十大人物之一。在采访中,记者一提到苏德生,北塘村民都纷纷竖起大拇指,表示这些都是他带头做起来的。
赚钱和治水可以兼顾—环境美了,村民腰包也鼓了
水清了,环境好了,然而,村里荒废的水田、留用地很多,村民种田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苏德生就想,要把这些土地用起来。
2009年4月,村“两委”领导带着村民去四川成都,宁波滕头,山东寿光、青州,江苏华西等地考察。5月,北塘村成立了乐清市北塘果蔬专业合作社。
傅春旺带记者走进合作社,正值盛产季节,草莓堆满了房间,工人们在忙碌地工作,副经理戴瑞兰热情地请记者尝一尝。据介绍,这些草莓会被分为五级,大多被送到上海销售,工人基本都是本村村民。忙碌的季节,村里有300多人从事草莓种植,每户每亩大约可以增收8000元。
草莓种植棚里一位游客感慨,他去过温州各地的大棚,但像北塘这样的规模和设施也少有。在联排的大棚里,技术人员向记者展示了节约用水的喷灌滴管技术。
蔬果种植园靠近外面的大棚种植者是“散户”,就是村民个人种植,由合作社统一收购,统一销售,一般都是北塘村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村民支付象征性的田租就能使用大棚,每年合作社还给提供土地的村民一定的补偿。
这样一来,村民从开始的不理解到支持,荒废地大部分都利用起来了,现在全村98%土地委托村集体进行流转。现在,这种“市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格局还辐射南塘、清江、梅岙等多个村镇。
“赚钱跟治水有什么关系吗?”“水臭,环境差,人都不想靠近,谁会想来玩?”傅春旺说得实在。
超过八成村民是青壮年— 游客来了,在外村民回来了
“光上周六一下午,游客就摘了5000元。”受村民邀请,记者在大棚体验采摘草莓,这家种植户掩饰不住脸上的笑容。
种植户说,观光客带来的利润更大,而且省事方便,游客自采的草莓每斤25-30元。游客多了,接下来村里计划建几家农家乐,把周边产业发展起来。留得住人,吸引了游客—村民真正体会到环境的重要。想要盘活经济,吸引人气,必须先打扫好“门面”。
“以前我在外做生意,辛苦,现在呆在家里也能赚钱,觉得很满足了。”戴瑞兰说,心里更安心了。环境越好,越能吸引人气,人气旺了,收入也高了,也留得住人了。“原来老龄化比较严重,村里留守儿童很多。因为环境差,在外赚了钱的也很少回来。”苏德生说。现在不少在外经商的人回到北塘就业、创业,村里超过八成村民是青壮年。
现在,合作社还种植了葡萄、火龙果、柑橘、猕猴桃等,游客在不同季节能尝到不同水果,村民也有更多收入。另外,为使村民生活得到实质性保障,村双委及合作社决定,凡参加土地流转的各村村民,年满60周岁均可以享受合作社的每月300元的养老金。
电话里,苏德生说,现在他的规划是:一是改善居住环境,二是发展都市农业园区,三是使观光农业产业化,打造农业“综合体”,为留守村民提供“安家”的基本经济来源。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