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废液循环让废气归仓
“这是我们今年首次将‘镶嵌膜’钻井液体系与岩屑不落地装置组合运用,可以确保现场不留下任何污染物,在国内尚属第一家。”中石化华北分公司副总经理李建山说。
在华北分公司大牛地气田施工的大探2井现场,可以看到,传统的钻井液池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套钻井液不落地装置,将产生量较少的钻井岩屑输送到卡车上外运。
多措并举根治“水患”
鄂尔多斯探区自然环境较为脆弱,水资源相对紧缺,华北分公司运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管理方法,努力实现废液、废气、固废的循环利用。
近年来,随着鄂尔多斯油气田勘探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废弃钻井液、压裂液、地层返出水成为产建过程中的三大污水“巨头”。仅大牛地气田2013年这3种污水产生总量就达80多万立方米,连年扩建污水处理厂仍不能满足需求。
为根治“水患”,华北分公司今年引进“镶嵌膜”钻井液体系,可在井壁上形成一层3厘米厚的镶嵌膜,既能避免钻井液向井内渗漏,还可以像手一样迅速把钻井岩屑抓起,返出地面后经震动松开将岩屑留在地面,而镶嵌膜继续入井循环。
据大牛地气田指挥部主任梁文龙介绍,体系具有用水量少、可多次循环利用等优点,单口井用水量减少近一半,生活废水也可以添加使用。
“返排液再利用技术一旦全面应用,大牛地气田就可年节约水资源15万立方米,加之‘镶嵌膜’钻井液的循环利用,几乎不产生钻井作业废水。”李建山说。
联合攻关掐灭“天灯”
大牛地气田气井在测试单井产量时,要排空或烧掉一部分天然气,每口气井要放空10天左右,白白烧掉的天然气达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立方米,且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为彻底掐灭“天灯”,华北分公司与相关单位联合攻关,通过对试气流程改造,改变放空管线的走向,让放空烧掉的天然气直接进入集气站。2013年,公司通过试气流程改造回收的天然气累计达366.7万立方米,收益400多万元。
“以前听到点火呼呼的响声,夜里睡不踏实,现在听不到了。”在DPS-40井试气现场,一村民高兴地说。
针对大牛地气田未接入输气管线的边缘气井,华北分公司引进撬装设备进行回收,自2013年4月投入运行,已累计回收天然气613万立方米。而对于鄂南油田开发中产生的伴生天然气,他们则通过油气分离装置分离后引入锅炉,成为加温脱水的燃料。
环保不合格不交接
油气田产建过程中有钻井、压裂等多个作业流程,为确保各环节符合环保要求,今年以来,华北分公司实施了环保验收交接制度,即上一环节达不到环保标准,实施下一作业的单位可以拒绝接收,直至达标。
华北分公司规定,施工完一口井,钻后处理单位要在10天内对其进行治理,避免留下环境隐患。
针对钻井产生的岩屑,他们最大限度地外运出井场,制成环保砖块或鹅卵石块,用于气田铺路、气站建设等。对于产生的废油泥,他们还计划用作注水井的封堵剂。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