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坪山新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强力治污
深圳坪山新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有一山一河一湿地( 马峦山、坪山河、聚龙山湿地公园)的生态资源优势,独特的绿色生态资源是坪山发展的优势所在。
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低碳生态的发展道路,以坪山河综合治理开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以治污保洁和污染减排为工作重点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以土地准备和城市更新优化生态空间,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努力打造更加生态、更具品质、更为富饶的美丽东部新城。
作为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坪山河流域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新区圆满完成省人大下达的两河流域污染整治年度任务,坪山河上洋断面平均综合污染指数同比下降41.2%,是2013年省人大委托第三方评估两河流域整治的最大降幅。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绩效考核
2010年,市政府与国家住建部签署框架协议,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选定坪山新区作为低碳生态示范区试点。新区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机制体制创新,科学谋划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大局。
坪山新区党工委书记杨绪松表示,加快推进“低碳生态建设试验区”建设,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及修复的新路径,探索坪山河流域综合治理模式,鼓励和引导社区和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加快建设美丽坪山。
新区管委会主任吴德林表示,要充分利用好新区优越的山水田园资源,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探索一条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转型模式,打造以“实现人的幸福感” 为取向的第二代生态城。
新区积极推进《坪山新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以及《坪山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为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指导;探索建立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新区环境管理与考核机制,构建体现生态文明理念的经济社会评价体系,并将相应的考核结果纳入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度绩效考核。
新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组织领导,成立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和奖惩方法,让“软”政绩“硬”起来,让“隐”政绩变成“显”政绩,让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变成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内驱力。
全面推行“河长制”整治河流污染
河流污染是辖区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新区以河流污染治理为重点,推行“河长制”强力治污,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市相关领导兼任坪山河流域干流河长。
今年上半年,新区召开了坪山河支流—墩子河河长制工作会议,解决墩子河综合整治工作中遇到的征地拆迁等难题,通过优化设计范围将5万多平方米的拆迁量缩减至了1万多平方米,大大缓解了拆迁资金压力和拆迁难度。
为加快河流污染综合治理,新区出台《坪山河流域综合治理及开发建设总体规划》,科学谋划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建设全局。此外,还建立河流水质监控点位系统,设置水质监控点位16个,定期开展河流水质监测。
经过不懈努力,新区圆满完成省人大下达的两河流域污染整治年度任务,坪山河上洋断面平均综合污染指数同比下降41.2%,是2013年省人大委托第三方评估两河流域整治的最大降幅。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占地面积最大的湿地公园—聚龙山湿地生态园于2013年10月投入试运行,比原计划提前3个月完成。该公园以污水深度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为基础,兼具湿地生态景观休闲游憩功能,每天污水深度处理规模为7万吨,每年可削减污染物负荷量CODcr 766.5吨、BOD5 153.3吨、氨氮102.2吨、总磷7.67吨,有效削减了坪山河污染负荷。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