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土专家 管好村里事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繁荣农村,必须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建设美丽乡村进程中最关键的一环,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扩大内需、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举措。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的现状,“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和委员就此提出相关议案和提案,共商美丽乡村建设大计。
钱从哪来?
需建立新的长效机制
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公益事业促进会副会长周森看来,自身财力不足、农村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极大制约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财政部公示的2014年农村环境保护资金预算共涉及27个省市自治区,总投资达31.74亿元,其中江苏、重庆、宁夏为重点省市,江苏省预算高达8亿元,为各省之首,重庆市预算为3.8亿元,浙江、宁夏及辽宁的预算均为3亿元。而根据环境保护部测算,在农村污染治理的总投资中,仅污水治理设施一项就需要2000亿元。
“资金缺乏已成为困扰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难题,这巨大的资金需求量,仅仅依靠国家财政投入的单一建设方式显然是不行的。”周森认为,应多渠道整合筹措资金,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
周森建议,各级政府可设立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专门用于美丽乡村先进镇创建、村庄整治、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其中,加强推进农村河塘综合整治,加强农村清洁饮水、清洁能源等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型基础设施建设。
一位基层环保工作者坦言,农村环境治理会建设一大批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当初建设是国家拿钱,但后期的运行和管理却需要地方自己想办法,对于吃财政饭的很多地方而言,反而成了地方新的包袱,陷入建设容易运行难的困境。
“从2008年开始试点以来,目前很多地方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正在陆续从建设向运营管理过渡。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防止变成形象工程,设备‘晒太阳’,这将是环保部门面临的新挑战。”上述人士说。
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除了国家对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投入继续加大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建立新的长效机制,通过拓展融资渠道和模式创新,通过土地流转、生态农业开发、水利设施建设污染防治示范、环境技术设施社会化运营等途径,更大程度地撬动社会资本,改变单纯依靠财政拨款过日子的现状。
谁负主责?
农村管理还得靠农民自己
除资金外,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都离不开人才队伍的支撑。在农村污水处理方面,浙江省安吉县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实践活动,并于不久前建立了首支农村污水处理乡土人才队伍。
浙江省安吉县孝源街道尚书土干村村委主任李忠仁近日忙着走家串户,排查各家各户的污水管状况。因为他有了一个新职务:担任村里的义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
今年1月,包括李忠仁在内的52名“学生”从安吉县首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培训班”顺利结业,通过鉴定后,也都拿到了这一工种的国家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成为全县第一支农村污水处理技能人才队伍。
据了解,安吉县首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培训班”主要针对县内饮用水水源地和重点区域村的村民,通过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模式,邀请专业教师传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规范、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要点。
妥善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是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基本要求。这几年,不少基层行政村陆续实施了国家科技惠民、世行贷款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无处去的难题,可基层村组织却缺少相应的“专家”来管理这些项目。开设这一培训班,为规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长效管理提供了人才支撑。
和李忠仁一样,上墅乡刘家塘村村民蔡国明也是培训班里的“毕业生”,平日里空闲的时候,他就骑辆电动车在村里的各污水处理点附近转悠。“以后,我就是刘家塘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土专家’,成为‘管事’的人,把培训收获真正用到实处。”蔡国明说得非常坚定。
建而不用?
强化后续管理更为重要
农村基础设施建成之后的运营也是很重要的一环。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后续管理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建设后的村社管理机制缺失,管理措施不得力,管理与建设未能同步;环境“脏、乱、差”;一些设施、设备被破坏或盗窃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华丽转身,更重要的是强化后续管理,充分发挥基础设施项目的作用。
“一开始我们用铁皮的垃圾桶,一晚上垃圾桶就被村民偷偷搬走卖了废品,后来就换了塑料的,塑料的坏的太厉害,然后又换了铁的,不过随着村民们环境意识的增强,都开始自觉维护这些环卫设备了。”宁夏吴忠市环保局负责人一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自从2008年宁夏被环境保护部确定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后,村里环境就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农村美,也要‘内外兼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公益事业促进会副会长周森表示,“应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投入。要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一号文件首提‘创新乡贤文化’。”
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后期运营监管方面的问题,专家建议,在后续管理上,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把农村公共设施管护与建设摆上同等重要位置,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护、运营均衡发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后续管理的坚强堡垒,做到在新农村建设后续管理工作中机构不撤、管理不乱、工作不断。同时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力度,强化主体意识,增强广大干群的管护意识,确保公共设施建完有人管、坏了有人修。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