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治水之道
更新时间:2015-03-12 09:24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闫海超
阅读:2229
“原油可以进口,世界石油资源用光后还有替代能源顶上,但水没有了,到哪儿去进口?”2014年3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5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问题振聋发聩。
水污染治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控制好源头是关键。如何加强江河湖海水污染、水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行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如何将产业调整与水污染治理充分结合?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厘清的问题,也是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问题。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距离最长、受益人口最多、受益范围最广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无疑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状况、促进水资源整体优化配置的重大国家战略。
水来了,解了一方燃眉之急,同时,新的水资源环境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相对于通水之前的污染企业关停,“后通水时代”水源区及沿线各地经济发展方式应该如何转变?南水北调会否变成污水北调?
水资源的严重短缺、浪费和污染,目前是全国性的棘手难题,威胁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问题之一。两会代表委员发出的种种建议、建言,在引起政府和公众警醒的同时,其中可行性方案也亟待得到论证与落实,以“从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