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了萧山模式
借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东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农村开始上演一场场转型升级的大戏。
治理资金区镇承担
农户无需自掏腰包
为提高农民群众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萧山区首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施工方案确认书,就接管、管网走向、施工草图等内容与农户提前进行沟通,明确在户主、镇、村、设计单位四方联合签字确认单户设计方案后,整村设计方案可提交区级审查。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惠民工程,由区、镇全额承担,农户无需自掏腰包。
2014年萧山区安排了1.5亿元专项资金,治理费用由原先的区、镇、村三级按4:4:2承担,调整为区、镇两级6:4全额承担,解决了村级无钱治污的后顾之忧。通过设身处地为农户考虑,顺利实现了农户观念从“要我治污”到“我要治污”的转变。目前,萧山区已走访农户12万次以上,已有5万多户农民填写了确认书。
“最难的还是改厕。”改厕工作实施初期,许多村民不理解。瓜沥镇群谊村的村主任李国红,在村里实施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他是监理员。“政府出钱给老百姓免费改善污水管网,让农村面貌更整洁,环境更优美,这是多好的事啊。”碰上不理解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工程的村民,李国红挨家挨户地跟老百姓拉家常、讲道理,让400多户农民成功改厕。
李国红还在监督过程中化解了数十起矛盾纠纷,发现并协助解决施工过程中20多处问题,为村里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积极护航。
在萧山区,像李国红这样由村里老党员、老干部和热心群众担任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民监督员有近500名。通过多次参加培训,他们已经成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的“土专家”,佩戴区级统一下发的村级监理员牌子,每天在施工现场监督工程质量和安全。
“这些党员、干部,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加上对村里情况熟悉,让他们来监督,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萧山区农办主任汪观良说,正是得益于他们的敬业监督,萧山区各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得以顺利有序推进。
治理模式因地制宜
加强监管确保质量
萧山区的村庄风情各不相同,南秀、中优、东兴,不同的村庄有不同的地域特色。对此,萧山区专门委托了专业设计院对全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编制总体规划,根据村庄定位和经济基础,因地制宜确定了不同治理村的不同治理模式,拒绝眉毛胡子一把抓。
有了规划,萧山区还专门请来专家组,对各村的设计方案进行“一村一审”,对图纸设计中一系列问题都明确了统一标准,逐村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对不符合标准的施工图,一律退回重新设计,有效确保了施工图设计质量。
在河上镇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主材仓库,项目负责人依次序安排人员领取工程主材。领料单上,规格和数量均一一列明,镇分管领导、领件接收人、村监督员等已签字。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萧山区还专门从区住建局、区市场管理局、区水务集团等相关单位抽调了6名专业人员,成立了技术指导组,专门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一旦发现施工不符合要求,马上责令施工方进行整改。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是一项隐蔽工程,更是良心工程。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不严格把关,不但会影响后续的运营维护,更直接关系到群众的日常生活。”赶往一个现场之前,技术组人员不忘叮嘱施工、监理方,“项目质量是关键,赶进度的同时,必须坚持质量第一。”
此外,萧山区还专出台了农村生活污水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考评办法,制定了详细的评分内容,每月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百分制考评,考核分数还要在区内媒体上通报和排名。
制度化规范化操作
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据悉,从去年4月开始,萧山区已印发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14年度工作方案》、《萧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细则》等一系列采购管理、设计管理、质量管理、施工管理、监理监督等规范化制度,真正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操作。
此外,萧山区还在全省率先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数字化信息系统,依靠互联网技术,各村、镇将入户接管、关键节点、隐蔽工程等图文信息实时上传,以全程互动方式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智慧管理。
农村的环境整治,换来了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境界。在萧山区,如今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亲近质朴的农家生活,去品味沿袭了千年的别样江南。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