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打好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

更新时间:2015-04-16 09:36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李荣军 阅读:1768 网友评论0

治理大气污染“国十条”和很多地方治气行动方案已出台,治气目标和任务已明确。如何打好大气污染防治这场硬仗?笔者有如下思考。  

摸清治气底数。由于各地能源结构和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不同,引发大气污染的来源、比例是不一样的。  

因此,各地首先要把影响本地、本区域的PM2.5污染的来源、比重调查清楚、监测清楚,把成因分析透、把规律找准,建好大气污染源解析数据库。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细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例如,2015年,金华市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大气污染特征,集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公众、媒体之力,重点打好夏季臭氧、秋季降尘、冬季削霾的治气“三大战役”,集中开展“十大行动、27项治气项目”,取得较好效果。  

细化治气责任。围绕治气的目标任务、行动计划、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因地制宜做好规划、梳理、汇总,切实做好目标制定、任务分解、责任细化工作,倒排时间、突出重点、落实资金,以党委、政府名义抓落实。  

例如,脱硫脱硝、工业烟粉尘、有机废气整治,环保部门要牵好头,拿出整治细化方案,制定行业准入条件,出台管理办法,建立标准体系,抓紧开展整治行动。禁燃区创建、燃煤锅炉淘汰、清洁能源供应、能源结构调整,可由发改部门牵头抓;落后产能淘汰、工业废气治理、清洁生产推进,可由工信部门牵头抓;黄标车淘汰、区域限行执法、烟花爆竹禁燃,可由公安部门牵头抓;建筑工地管理、施工扬尘、路面晒水、道路保洁,可由建设部门牵头抓;餐饮油烟整治、垃圾禁焚,可由城管执法部门牵头抓;农村废气治理、秸秆综合利用、秸秆焚烧,可由农业部门、乡镇街道牵头抓;网格监管、督查追责、考核通报,可由纪委、组织部、督考办共同抓落实。只有细化任务,明确责任,才能有分工,有协同,有落实。  

凝聚治气合力。治气仅靠环保部门一家是没法完成的。首先,在于当地党委政府真重视。要强化治气机构和力量,真正形成“区域联防、上下联动、部门协作、第三方参与”的一盘棋工作格局。  

其次,督查问责要动真格。要抽调精兵强将,专门成立督查机构,配备专门车辆装备,采取24小时不间断突击检查巡查、明察暗访、跟踪督办,对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督促整改,对工作不力的人和事进行跟踪问效、问责。  

第三,管理机制网格化。要设立成千上万治气治污的网格单元,实行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领导包抓,建立网格长、网格员、巡查员、监督员“一长三员”制度,把区域内所有企业、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等全部纳入网格管理。  

创新治气机制。抓治气,要形成政府主导、区域联动、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不是为了考核而考核,而是必须要有奖惩考核、督查通报、执法监管、责任追究等强有效的机制来保障。  

一是考核机制。加大对市、县两级党政领导干部治气考核的比重,将其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是督查机制。建立对空气质量和治气工作每周一预警、每月一通报、每季一例会,每半年一督查、每年一攻坚的全方位全系统督查机制。  

三是奖惩机制。对治气工作落后的地区和单位,要实现区域限批、挂牌督办、行政约谈、通报批评。对治气做得好的,要通报表彰。  

四是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二代表一委员”等队伍的作用,对治气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和落后地区进行专题视察、监督、督办。组织环保市民检察团、专家服务团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飞行监测、参与执法监管、有奖举报,全面推进治气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打好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