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以“四个全面”开创环境保护新局面

更新时间:2015-06-04 10:11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阅读:2651 网友评论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时代和全局的角度,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不仅在实践中开辟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而且在理论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是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环保的地位与作用  

(一)环保成为重大的民生诉求和执政理念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速度的增长转向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环境保护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成为顺民心、合民意的必然之举。  

首先,环境约束趋紧是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进入新常态,不仅仅是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还包括经济增长动力的变化、经济结构的调整、资源配置方式的转换等特征和内涵,其实质是发展方式的转型。一是增速换挡,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二是结构优化,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消费需求逐步成为需求主体、城乡区域差距将逐步缩小;三是动力更替,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消费和科技进步贡献提高;四是改革深化,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向起决定性作用转换,市场机制与市场主体作用增强。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各类矛盾叠加凸显,支撑经济增长的条件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资源环境承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资源环境的硬约束和刚性压力将不断强化;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与日俱增,向发展要均衡效益、要民生福祉将是规律性趋势。  

其次,环境约束以环境权益维护和环保民生诉求表现出来。当前所面临的环境约束,已不仅仅是环境资源存量不足,而是环境基本公共产品的短缺,表现为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的敏感度越来越高,容忍度越来越低。近十年来浙江省环境信访总量一直高位运行,而且占信访总量的比重不断提高。另外,这些年我国因环境污染引起的突发事件也越来越多,环境污染已成民生之患,民心之痛。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要生态,人们把环保看得越来越重、期待越来越高。环保工作的着力点不仅要腾容量保增长,更要提质量保民生。  

第三,环保越来越进入治国理政的核心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在宏观布局上,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彰显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创新。在具体举措上,从新《环境保护法》颁布实施到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展示了向污染宣战、全面改善环境质量的坚定决心。这标志着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提升,治国理政更加成熟。  

(二)环保成为新常态下发展动力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方式的问题,转型升级是实现环保和发展双赢的根本措施。新常态下,环保也为转型发展提供了倒逼机制、发展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首先,发展转型期与环境质量拐点期高度重合。新常态是兼具发展转型期与环境质量拐点期特征的一个阶段。新常态下,我们主动调整经济增速,把速度降下来,把质量提上去,抑制高消耗、高排放,将导致污染物新增量涨幅进入收窄期,完全有利于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其次,绿色发展是方向。妥善处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能源资源、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的关系,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赢的绿色发展道路,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浙江省就是按照绿色引领、环境倒逼转型的理念,强力推进铅蓄电池、电镀、制革、造纸、印染、化工等六大重污染、高能耗行业的整治提升工作,其中全省273家铅蓄电池企业关闭了224家,而行业生产总值较整治前增长41.3%,利润增长75%,成效显著。国内外实践也证明,绿色发展是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  

第三,环保产业是新的增长点。环保产业是一个跨领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可以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起到拉动增长的作用。浙江省近几年环保产业的增幅保持20%以上,2013年销售产值达1658亿元,居于全国前列。国家和浙江省都把环保产业列入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浙江省提出到2017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规模达到1万亿元。在强调新常态和绿色化的背景之下,依法铁腕治污、大规模集中治污、政府购买环境服务等也成为常态,环保产业将在拉动投资增长和消费需求、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成为新的增长点。  

(三)良好环境行为成为常态  

随着新《环境保护法》等的贯彻实施,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用制度保护环境、依法保护环境将进一步形成共识。  

首先,从政府环境行为来看,依法行政和对辖区环境负责两条红线,将促使政府履职更加到位。在新常态下,环境保护上升为执政理念,过去长期存在的重增长轻环保、重经济总量轻民生福祉的倾向将得到根本扭转。同时,随着新《环境保护法》及其配套法规的实施,政府环保责任追究变得更加严厉,更加促使各级政府必须考虑环保约束,把生态环保理念真正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全过程。  

其次,从企业环境行为来看,峻法严管和履行社会责任两大约束,将倒逼企业更加规范。随着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和地方环保法规的配套健全,环境违法代价空前,环境守法、环境诚信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此外,在全球竞争的经济体系下,随着绿色共识和绿色新政潮的形成,企业考虑自身发展的需要,也必将意识到做大做强不能靠保护落后产能和环境成本外部化来实现,而要依托提高生产效率、依托技术创新等手段实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第三,从公众环境行为来看,环境维权和自我实现两条路径,将推动全民共建共享。过去,公众的环境行为重点体现在对环保的监督上,集中于对环境污染的投诉举报。近年来,水、大气、土壤等环境长期受污染而积累的危害日益凸显并不断曝光,把多年来公众对环境污染的容忍推到临界点。像去年全省环境信访达到历史高位,就是公众以监督手段自发维权的一个缩影。未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和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公众关注环保、参与环境事务管理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将形成公众律他(监督他人)和律己(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双重结合的参与,最终实现从以前要求别人环保到自身践行环保的转变。  

二、以“四个全面”引领环保工作新常态  

“四个全面”是做好新常态下环保工作的根本遵循。全面小康社会为加快改善环境民生提供目标指引,全面依法治国为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全面深化改革为创新环境管理提供难得的机遇和动力,全面从严治党为治出一支敢打敢拼、受党和人民信任的环保队伍提供组织保证。环保部门一定要全面融入大布局,开创新局面。  

(一)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保障有力的污染防治体系  

保护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保障,更是题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有健康的环境,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维护环境权益的要求。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作为江南水乡,治污必先治水。这是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共识和聚焦的重点,也是“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根本要求。突出抓好4个方面:一是解决突出问题。从感官污染最突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着手,深入实施“消灭黑臭河和劣V类水断面三年行动计划”。今年,要基本消除黑臭河,省控劣V类水质断面比率要下降两个百分点,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要达到90%。二是推进全领域治水。坚持城乡统筹、陆海联动、上下游左右岸协同共治。打好城镇截污纳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业污染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4场硬仗,协同推进重点流域和平原河网治理、近岸海域污染整治与生态保护。突出责任共担、行动同步,实施流域共治、河岸共治。三是加强标准的约束和引领。要从经济发展阶段性要求和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诉求的实际出发,制定严于国家水平的排放标准,提高一些敏感区域的环境质量标准。在太湖流域、钱塘江流域实施造纸、电镀、合成革与人造革等11个行业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基础上,2016年底前在全省全面实施;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到2017年全省所有污水处理厂执行一级A标准。同时,要严格执行标准,加大标准的执法监管力度。四是实行河长治水。重点要抓全面覆盖,在省市县乡四级架构的基础上,逐步向村级延伸;抓责任落地,督促各级河长认真落实治、管、护职责,实施“一河一策”;抓制度配套,建立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和责任追究机制,与交接断面考核相结合,纳入“五水共治”和生态省建设考核体系,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以河长制带动“清三河”的长效机制落实。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要抓住当前大气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的契机,乘势而上,再发猛力,全面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一是抓推进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治气体制机制。严格督查考核,加强进度通报和问责。二是抓六大专项。围绕能源结构调整、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业废气治理、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城市扬尘和烟尘整治、农村废气污染治理6个领域,逐项攻坚、协同推进。要把具体的任务量化、细化、清单化、责任化。今年要把黄标车淘汰、有机废气治理、小锅炉淘汰作为重中之重,确保完成任务。三是抓联防联控。大气污染没有任何边界,必须加强区域联动,在治理项目、技术标准、执法监管、监测信息、应急预警上加强衔接,合力施策。同时,治气是综合系统工程,要加强部门联动,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作用,紧密协调,拧成一股绳。继续参与推动长三角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尤其是从现在起,要加大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力度,做好G20峰会期间的大气质量保障工作。四是抓基础研究。尤其要加强源解析、底数调查等基础工作。按照陈吉宁部长要求,进一步加大源解析力度,提高科学治霾和系统治霾的水平。  

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治土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日益突显,国家正在编制“土十条”,提速推动土壤污染的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我们要抓住清洁土壤行动这个载体,突出永久性基本农田土壤污染防治这个重点,坚持全过程监管,注重3个加强。一是加强源头控制。统筹抓好重金属污染减排、持久性有机化合物治理、危险化学品管理、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等工作,减少源头排放,努力消除源头之患。二是加强监管处置。推进全省危险废物和污泥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加强对产生、贮存、转运、处置等环节的掌握和监控。坚持布局优化和全面覆盖相结合,有序推进处置设施建设,提高固废处置能力。三是加强治理修复。进一步完善土壤环境监测监控体系,加强受污染场地的排查,基本建立全省疑似污染场地清单,以重点带一般的思路推进治理修复,加快解决突出土壤环境问题。  

(二)围绕全面依法治国,构建规范严谨的环境法治体系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必须以法治为基本方式和重要保障。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缺乏法治理念,立法滞后,法律偏软,操作性不强,执行力不够,企业对环境违法没有犯罪的概念,环保人有心无力,权威和公信力受到严重挑战。现在这种状况要彻底扭转过来。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为加强环境保护提供了法治基石,新环保法、国务院《通知》、两高司法解释等陆续出台,宣示了党和国家重典治污的坚强决心。就浙江省来说,始终把监管执法作为政府履行环保职能的基本职责和基本手段,始终保持高压严管态势,率先推进环境行政执法与公检法联动,执法力度连续多年位列全国首位。要抓住依法治国的大势,继续保持强势,让严刑峻法、规行矩步成为新常态。  

一要以新《环境保护法》为切入点,构建严密、细致、可操作的法规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新环保法颁布实施是其中关键一环,要围绕这部法律加强制度配套,保障法律落地。一方面,要立足于严。这是当前的需要,是终结环保执法长期被动局面的需要。特别要研究制定查封扣押、按日计罚、限产停产、行政拘留等执法规范的配套程序,制订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排污许可、建设项目管理、环境监测、土壤环境保护等法规规章,一定要从严从细,要有足够的力度和操作性。另一方面,要适度超前。尤其是环保标准,要富于先进性和引领性。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提标改造刚刚完成,又需要新一轮的提标,标准被追着跑,权威性和执行力大打折扣。所以,在标准方面要有一定的超前度,既要与发展阶段相适应,还要着眼于引领转型升级。国家空白的领域,可提前做起来;国家有的,能更严就更严一点。做到前瞻性、系统性,一步一步阶梯型提升。  

二要以全覆盖、零容忍为着力点,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有了好的法律,关键还要靠执行。要有人去执行,而且执行要严格。当前,环保执法要努力做到两条:一是执法要全覆盖;二是执法要零容忍。全覆盖就是要推进网格化监管和区域协作。网格化就是把区域内的监管力量、监管对象、监管任务进行细化划分,要把责任落实到各级政府。区域联动则是要打破区域界限,开展流域、交界区域的执法联动,建立协作机制,形成覆盖区域内和区域间的环境执法联防网。零容忍,就是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执法到位、惩治到位。要坚持日常检查与开展专项行动相结合,坚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加大执法的频度和力度,出重拳、出组合拳,形成强大震慑,倒逼污染企业不越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  

三要以环保与公检法联动为重点,完善多元化环境监管机制。浙江省环保与公检法联动,特别是与公安的执法联动,走在全国前列,营造了空前的执法声势,有力支撑浙江省成为全国环境执法最严省份。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就是环保行政执法必须广借外力,环保行政执法的手段和力度是有限的,惩处措施的落地、执法效果的实现,还有赖于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要把环保行政执法与司法监督、媒体监督、公众监督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多元化、专群结合的监管机制。一是司法监督。在推进环保公安执法联动的同时,加强环保与公检法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好打击环境犯罪协作机制,完善案件移送、会商督办、联合调查、信息共享等制度,健全完善环保非诉案件强制执行、环境公益诉讼相关程序、规程,解决好打击不力、违法轻罚等问题。二是媒体监督。环保要联合媒体、善用媒体,商请媒体参与监督,加大主动曝光、公开曝光的力度。同时,要完善舆情监控回应机制,不仅要利用媒体来发现问题、回应问题,还要借助媒体来监督解决问题,将之引入环境执法的全过程。三是公众监督。要把信访投诉作为发现和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重要渠道;要推进环境信息公开,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同时,要通过环评公示、公众参与环评听证等,把公众监督从末端推到前端;要通过环保NGO和志愿者,引导第三方力量开展理性监督;要加强企业、农村、社区环保监督员队伍建设,弥补基层监管力量的不足。  

(三)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构建现代高效的环境管理体系  

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关于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部署,为创新环境管理指明了方向。要按照公共管理理论和用制度保护环境的要求,来创新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的公共性质体现在环境保护责任主体的多元性上。政府是环境监管的责任主体,企业是环境治理的责任主体,公众是环境监督的责任主体。应该坚持按照这三大责任主体来建设环保制度框架体系,实施环境管理。  

一要理顺政府监管体系。就是要厘清是什么、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一是构建大格局。坚持党政主导、人大政协监督、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强化政府主体责任,推进环保部门实施统一监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形成“权界清晰、权责一致、齐抓共管、运行高效”的监管格局。二是监管大环境。政府环境监管的主要任务包括自然资源用途管制、生态环境空间管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管制、环境行为管制等方面。这是一个大环境的概念,是从开发到治理、从行为到结果的全过程。环保部门要不断推进环境功能区划、“三位一体、两评结合”环境准入等制度以及各种法规、政策、标准、规划等的创新完善。三是压实监管责任。坚持属地负责、分级分部门管理,从权责定位进行职能界定。同时,严格考评问责,完善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推行环保目标责任的离任审计,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生态环境财政奖惩制度,在各县市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财政收费制度,体现政府负责、层层担责。  

二要建立企业自律体系。要把传统的生产者负责引向生产者自律,促使企业主动履行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一是强化法律规制。加快完善地方环境法规标准,建立严密的规则体系,使企业钻不了制度的漏洞。同时,要从制度上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健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民事、刑事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企业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大对实施环境侵权行为的企业追责力度,促使企业不敢、不愿、不能违法。二是完善利益调节机制。借助价格、税收、信贷、补贴等经济杠杆,对企业进行激励与约束。比如在税费政策上,扩大排污收费的额度和领域;在健全环境资源配置和价值补偿机制上,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政策、资源型产品定价机制,推行资源开发生态修复保证金制度;在绿色金融政策上,健全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债券制度,推行重点污染行业和企业强制性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三是建立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和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完善信用评价标准,推动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建立环保失信“黑名单”制度,将环境违法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制订企业环保社会责任标准,建立环保社会责任认证机制,定期公布环保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形成社会化监督。  

三要构建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体系。公共管理必须由公众参与,构建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体系是实现政府与公众互动的有力支撑,是实现环境保护自主自觉、共建共享的关键所在。一是以信息公开为前提。环境信息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要围绕公开什么、怎么公开,规范制度安排,明确环境信息公开的主体、内容、范围、方式、程序和要求。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监督和保障机制,真正体现对政府的监督性、对企业的约束性和对公众权益的维护。二是以环境宣传教育为先导。要建立环保宣传媒体合作和舆论监督机制,形成涵盖法律法规、科普知识、做法成效等内容,集合传统媒体和新传媒等多手段的宣传体系;形成党政干部和企事业管理人员培训、国民教育、社区教育“三位一体”的社会化教育体系;形成生态文明宣传、生态文化作品创作和传播、生态创建、践行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等多个层次的生态文化推进机制。三是以环保NGO和志愿者为支点。建立环保NGO发展支持机制,加强准入规范和自律,依托环保联合会,形成环保部门与环保NGO之间稳定的沟通、协调、指导、合作关系。并以此为平台和纽带,更好地培育、组织和发挥好志愿者队伍。四是以保障权利行使为核心。在领域上,重大项目建设、规划布局等方面都要保证公众参与;在形式上,搭建公示、听证、咨询、调查等多种平台,让公众充分发声、充分行使权利。五是以对公众的激励约束为驱动。如实施阶梯水电气价格,对购买使用节能环保产品进行补贴,开展自我参与、自我提升、自我监督的各种绿色创建活动,制定环保村规民约等制度。  

(四)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建设“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环保队伍  

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人。必须以严格的标准、严明的纪律、严格的管理带动环保队伍和能力建设,深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要求,以强烈的担当精神、过硬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素养,不断提升环保部门的形象。  

一要规范权责运行体系。继续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按照“权责明晰、运行规范、制衡监督有力”的要求,全面推进部门权力和责任配置科学化,权力和责任运行规范化。一是全面清权。坚持“职责法定、权责一致”,梳理完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开。二是制度确权。进一步明晰权力边界,理顺作业流程,细化岗位职责,把各项职权放进制度的笼子,把权力定位好。三是改革放权。坚持于法周全、于事简便,深化简政放权,不断拓展环评审批备案制试点和豁免审批目录。四是全程控权。把注重源头的审批核准转变到注重过程监管上来,切实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做到放权不卸责、履职更规范。五是规范用权。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要全面建立环境保护监管职责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既要防止权力滥用,也要杜绝失职渎职。六是监督制权。加强内部层级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政协以及相关部门的专门监督,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确保权责运行阳光透明。  

二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一件大事,片刻不得放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浙江省委三令五申,重拳频出,营造了空前的高压态势。当前,环保领域面临的反腐败斗争挑战严峻,特别是基层环保系统腐败依然多发高发,我们必须高度警醒,切实增强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一是必须抓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政治决定,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牛鼻子。各级党组要始终把主体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落实、一同考核。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解决好“只挂帅不出征”问题,要亲力亲为,参战督战。班子成员要按照分工,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要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分解任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上下联动,落实到位。同时,要严格责任追究,倒逼履职尽责,一旦出现问题,实行“一案双查”。二是必须打好正风肃纪这场持久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稍一放松就要反弹。要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巩固扩大各项整改成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浙江省委六个严禁的要求,始终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要警惕“四风”新形式、新动向,狠抓重要节点,严防穿上“隐身衣”的“四风”问题。要突出解决为官不为、庸政懒政问题,开展机关效能整改行动,大力整治环保系统中的“中梗阻”现象,切实提高执行力,坚决遏制损害群众环境权益的不正之风。三是必须守牢廉洁从政这条底线。廉洁从政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守纪律讲规矩、带头履行主体责任、带头廉洁自律、带头接受监督,确保干成事不出事。  

三要提高职业化水平。环保工作是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统一,加强环境监管离不开有力的物质、技术支撑。要按照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要求,注重科技、监测、监察、应急4个领域的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履行环境监管职能的职业化水准。一是提高科技能力。抓科技研发,以重大课题、重大项目为牵引,推进治水、治气等关键适用技术攻关;抓科技推广,运用培训、平台对接、工程示范等形式,促进技术应用普及;抓科技转化,大力推动环保产业发展。二是提高监测能力。建立完善覆盖水、气、土壤、辐射等的监测网络,推动“天地一体化”。要优化各地环境监测站的能力建设,既要保基本,也要按照层级和地域特征,形成各有侧重、功能结构互补的监测布点格局。同时,加快推进环境检测市场化和企业自行监测,加强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运维和在线监测数据的运用。三是提高监察能力。以移动执法系统为载体,构建面向环境监察工作实际的污染源数据库,实现环境监察管理信息化和执法检查智能化。强化环境监察稽查和后督察,推进环境执法规范化建设。四是提高应急能力。加强应急预案体系的修编完善,加大环境应急装备和物资保障力度,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建立健全多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加强预警监测和指挥调度,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处置能力。  

抢抓机遇谋发展、只争朝夕抓落实。浙江将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新常态,凝心聚力,强化担当,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全力开创环境保护新局面,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两美浙江”而努力奋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以“四个全面”开创环境保护新局面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